“鄙人唐寅褐。自东原而来。听闻贵国沈皇后本日寿辰,举国同庆,特来道贺。献上一礼。”
皇后见天子可贵如此欢畅,也跟着笑着谢了唐寅褐的厚礼,又命报酬唐寅褐看座。
他唐寅褐有才气闯了禁宫一起来到天子面前,又岂是戋戋几个御前侍卫能挡得住的,如果他果然故意要伤了天子,只怕这一屋子的人都拦不住的。
天子并不是那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之人,他的江山是祖父打下来的,父皇从小就教诲过,这江山得来得不易,也向来就不稳,必必要时候做好随时会被夺去的筹办,以是他跟着父亲从小习武,骑射的工夫更是自认比很多武夫要好。
只这一条,已经让天子在心中对唐寅褐多了些赞叹,对传言中唐寅褐的事迹更加佩服起来。
同为御前带刀侍卫的左淇洋远远地坐在阿紫身边,看到天子身边十数名侍卫脸上谨慎翼翼的神情,讽刺地笑了两下,端起酒杯品了一口。
可绕是如此,此时却连挥动起这把宝刀尚且困难,更不要说使着它上阵杀敌了。
辛紫更是从常公公开口的那一刻起视野就没有从殿门口挪开过。
那笑容一如在撂国土娘娘庙第一次见他时那样,纯洁地不带一丝杂质,直透进阿紫的内心,让她重新到脚暖了起来。禁不住回了一个浅笑。
身后的小寺人吓得从速上前去扶,天子却有些不悦地转头将小寺人瞪了归去,双手重新用力将刀抬了起来。
但现在天然不是谦善的时候,唐寅褐闻言慎重点头道:“恰是此刀。”
他声如洪钟,一字一句都回荡在殿堂中,敲打在民气里。
可此人在江湖中的传言在坐倒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天子细细出了一身的汗,喘着气将刀收了起来,递给了身后的小寺人,两个小寺人上来一前一后抬着战身刀退了下去。
天子这才明白唐寅褐的企图――对方竟是要将宝刀献给本身?
此时听闻天子的传召,全都是一副看热烈的心态朝着殿门外张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