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动静,再加上都城几个高官几近一溜地都让他找珊瑚珍珠,他立即便笃定了皇后娘娘喜好海珍。若说这海珍,可不就是他的老行当了!
陈家家主没获得想要的答复,忿忿然地分开了,宋贞吉却一向提心吊胆着,他有种不详的预感,深觉他那远在都城的父亲恐怕是真的对海禁这件事产生兴趣了。最后,他将女儿送进都城,是希冀着或许父亲还抱有让宋家再出一个皇后的动机,但很明显,这件事他已经做过一次,就再也没有了做第二次的兴趣。从安王太妃和女儿的复书中,他晓得在这件事上,他的父亲几近全程袖手旁观,这才让那沈姓民女轻而易举地坐上了后位。莫非说他不帮亲孙女还不敷,此次竟还想要直接把宋家赔出来?
汪亮各方探听皇后娘娘的爱好,他也算个手眼通天的人物了,最后从几个皇宫里的侍卫、御厨的嘴里探听出了他要的动静――皇后娘娘爱好海下奇珍,尤喜珊瑚和南海珍珠!
“援助之事,能拖多久?”
往年这些奇珍奇宝,江南官员们也都是让那些豪绅富商们去寻的,这一次天然也不例外,这不,汪亮作为全部江南顶驰名的富商,还是两条海上线路的把持者,天然也收到了很多处所上、乃至都城里的高官们的拜托,个个都要他找珍宝。
没错,这就是第三件让宋贞吉糟心的事了。他当初以江南水患的名义向朝廷上书,不过就是为了让小天子不要太吸他江南的血,但是倭寇的事一闹出来,小天子明显是不欢畅了,不但加了这边的赋税,乃至还提出一个甚么“一对一帮扶”政策,说是要他这边卖力帮扶平阳城的重修,也不晓得这是谁出的馊主张,搞得他这边不但要出钱、还要出人着力,这不,现在都城和山西的官员都来了,他接下去的日子怕是有的忙了!
特别比来京里放出的风声多,宋府的访客里头可有很多大鱼呢!项青云盯着案桌上的名单,上头非常详细地写了这些日子以来,来往宋府的统统职员、时候、他们返回的线路,而这里头,有一个用朱笔新圈着的名字――汪亮。
项青云想起这桩事,便忍不住暴露了一个玩味的笑容:“这小天子,看来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倒是睚眦必报得很。”
没错,自从项青云收到都城的密函后,便立即派了军中的精锐日夜调班地盯着宋府、钱府、陈府以及布政司、按察司等统统官员平常来往的处所,也多幸亏他此次带来的精锐多,才气把这么多处所盯着密不通风。而这类看似笨拙的守株待兔的体例,却非常有效,让他摸透了好些东西。
“那,我们甚么时候行动。”张远回过神来,拱手问道。
但是, 这一回,新帝即位了, 这新帝还是个年青气盛、恨不得当即开疆扩土的主儿, 这不,江南一闹出倭寇,他立即派人弹压来了,乃至连江南海军都不消, 要用他本身的嫡派――幸亏派过来的是化名云青的项青云,这项青云与宋家渊源颇深,当年他这个遗腹子能活下来, 便多亏了他父亲默许,而厥后保举此人到汤松部下去的也是他父亲宋庭泽。总之,领兵过来的是项青云总比其别人要好些。
汪亮立即一拍桌子:“明儿就出海。”
张远很有认同感地点点头,青云寨那会儿,他们还真是个人看走眼了。
固然如此,这动静一出来,他那宋府的大门还是差点被人踏破了,钱谷用他们这些官员就不说了,连一贯谨慎避险的陈家家主和向来刚愎自用的汪亮都跑到了他府上,这也便罢了,最可气的是,陈家家住还带来一个动静,他阿谁阁老父亲,竟然在内阁集会上跟小天子提开海禁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