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泾县出来几人就分了手,汪施才和张扶海要去蔡村和溪口查抄游击区事情,运输队的人也一同返回。叶首志伴随刘贤臣回承平结婚,通信员卫皖、卫南随行。四人从泾县雇了一条快船,沿青弋江往南驶去。
中午时分,迎亲步队返回村里。刘家早已派出四个男丁将花轿引到门口,刘家这时扑灭红烛,张灯结彩,。新娘坐在轿中连吃三杯“进门茶”,一对金童玉女走上前来,把盖着盖头、身着喜袍的新娘子牵进了正堂,与胸佩红花的刘贤臣并排站立,三拜之礼行毕,搀扶新娘子脚踩红袋子进入洞房。中间司仪大声喊道:传口袋――一代胜一代,入洞房――一代更比一代旺。
一天半的风景,刘贤臣回到了三门乡。刘贤臣领着叶首志先是回家看望了父母,接着就去拜访了叔父刘景之,白叟见侄儿服从返来结婚,表情大好,新婚谷旦已经选好,后天是旧历六月初八。刘景之要他婚后在家多待些日子,好好陪陪父母。刘贤臣点头应允。
吃结婚宴,叶首志便与刘贤臣告别,约好秋收之前回葛顺主持乡政,卫皖留下庇护刘贤臣。叶首志与卫南乘船当晚赶到了章渡,叶首志找着张元寿聊到半夜。张元寿奉告叶首志,六月份顽军四次打击新四军,都被我们打退了。比来的一次是在苏北的郭村战役,毁灭顽军三个团。叶首志问:情势如此严峻,军部有何筹算?张元寿说:客岁周恩来同道来军部观察时就提出了“向南稳固、向东作战、向北生长”的目标,看中心的意义,军部迟早要北移。
路上无事,叶首志问起刘贤臣的婚事。刘贤臣的父母都是足不出户的庄稼人,这门婚事是叔父给说合的。女方家长见过刘贤臣,看他夺目无能,年纪不大就创下一份家业,还是一个乡长,非常中意。民国期间乡间女子结婚很早,超越十八岁不出嫁乡邻就会说话。刘贤臣小叶首志两岁,本年二十八岁,老迈不小的了,女伢本年也二十了,女方家里已经数次催婚,本来婚期定在本年开春,刘贤臣去行署练习,才担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