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 范仲淹
庆历新政失利后,范仲淹贬到邓州,以后又展转于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他调往颍州(今安徽阜阳),走到出世地徐州,不幸病逝,长年64岁。遗著有《文集》二十卷,《别集》五卷(今本四卷);《奏议》十七卷,《当局论事》三卷(今本为《奏议》二卷);《尺牍》五卷(今本三卷);另有《文集补编》一卷。
(八)推恩信,即遍及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主管部分如有人迟延或违背赦文的实施,要依法从重措置。别的,还要向各路调派使臣,梭巡那些该当实施的各种惠政是否实施。如许,便到处都没有隔绝皇恩的征象了。
庆历三年四月,宋夏局势方才和缓,宋仁宗便将范仲淹调回东京,升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等人一道主持朝政。当时,北宋的官僚机构越来越痴肥,而行政效力越来越低,军队数量不竭增加,但内忧内乱不时发作,百姓承担非常沉重,国度财务却入不敷出。很多有远见的人担忧封建国度的运气,连连上疏要求宋仁宗停止鼎新,在严峻的危急面前,宋仁宗三番五次召见范仲淹等人,赐给他亲笔写的圣旨催促说:“你们为国经心,不必有甚么顾虑,凡是急需鼎新的事,从速提出来。”并且叫人翻开宫中的天章阁,在条案摆好纸笔,催促他们当即写出鼎新计划。范仲淹一贯主张鼎新,以管理天下为己任。早在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就曾洋洋万言上书朝廷,提出一系列建议:挑选贤明的人作州郡长官,保举有成绩的人当县令,解除社会上的游散怠惰权势,裁汰冗员并打消过分侈费,周到推举轨制,培养将帅以加强边防等。厥后他又常常上书,阐发官方利病和朝政得失。现在他更感觉责无旁贷,但他又深知积重难返,他对人说:“皇上对待我,真够信赖的了。不过,事情总有个前后缓急;以往耐久安宁局面中堆集的弊端,决非一朝一夕所能肃除呵!”但是国度的危急如此严峻,皇上求治如此心切,时候是担搁不起的,因而范仲淹当真总结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鼎新思惟,很快呈上了闻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鼎新主张,它的首要内容是:(一)明黜陟,即严明官吏起落轨制。当时,起落官员不问劳逸如何,不看政绩吵嘴,只以资格为准。故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轻易,无所作为。范仲淹提出考核政绩,破格汲引有大功绩和较着政绩的,撤换有罪和不称职的官员。
范仲淹的曾祖父范梦龄,曾任吴琥国中吴节度判官(姑苏赋税判官),祖父范赞时,曾任吴越国秘书监。父亲范墉,任职于吴越王幕府,后随吴越王钱 一同投宋,端拱初年(988年)赴徐州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日,范仲淹生于徐州,次年(990年)父亲不幸去世,范家落空了糊口来源,范仲淹之母谢氏贫而无依,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家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今后,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四)择长官。针对当时漫衍在州县两级官不称职者十居八九的状况,范仲淹建议朝廷派出得力的人往各路(北宋州以上的一级监察和财务区划)查抄处所政绩,嘉奖能员,夺职鄙人;遴派处所官要通过当真地保举和检查,以制止冗滥。
庆历元年(1041年)正月,陕西主帅夏竦又派尹洙去延州压服范仲俺出兵,范仲俺仍然执意不肯。尹洙见他对峙已见,不由感喟道:“范公这就不如韩公了,韩公曾说过:‘大凡用兵,当置胜负于度处’。”范仲俺一听,当即辩驳道:“雄师一动,干系万人道命,竟可置胜负于度外吗?金不敢苟同。”韩琦得知劝不动范仲俺,便冒然决定泾原一起自行出讨。他集结了镇戎军的全数人马,又临时募集了1800名懦夫,全交给副将福带领,出兵后,任福及诸将轻敌贪功,被一小股佯装败退的夏军勾引,离开了原定的行军线路,深切追击,当人困马乏的雄师行至六盘山南麓的好水川口时,俄然鼓角声高文,伏兵四起,宋军堕入了元昊的埋伏圈内,颠末一场血战,任福等诸将战死,死伤万余人,仅千余人力战逃脱。以后,元昊兵指渭州(即今某肃平凉),但不敏捷进步,以免孤军深切,被对方堵截后路,夏辣见西夏逞强,就命驻渭州的宋军主动打击西夏军,成果元昊看准阵势,将宋军围困在定川砦,断水放火,宋军全军淹没。定川砦战后,元昊雄师便无所禁止地直抵渭州,焚劫后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