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碧血剑(下卷)(新修版) > 第43章 袁崇焕评传(2)
努尔哈赤采纳了“集合主力,各个击破”的精确计谋,一个战役、一个战役的分开来打。明军北路总兵官马林、东路总兵官刘纴二人大败阵亡,朝鲜都元帅率众降清。
神宗搜括的银锭堆积在内库,年深月久,大起氧化感化,有的黑得像漆,有的脆腐如泥土,[5]就是不肯拿出来用。但他终究死了,千千万万的银两,一两也带不去。[6]
杨镐全军淹没,朝廷派熊廷弼去守辽东。
这类景象越来越恶化,到万历四十二年,首辅叶向高奏称:六部尚书中,现在只剩下一部有尚书了,天下的巡抚、巡按御史、各府州县的知事已缺了一半以上。他的奏章写得非常激昂,说现在已经中外离心,都城里怨声载道,大祸已在面前,皇上还自发得不见臣子是神明妙用,恐怕自古以来的圣帝明王都没有如许妙法吧。[8]神宗抽饱了鸦片,已经火气全无。如许的奏章,如果落在建国的太祖、成祖、末代的思宗手里,叶向高非杀头不成。但神宗只要有钱可括,给大臣调侃几句、乃至骂上一顿,都无所谓。
[8]叶向高奏:“中外离心,辇毂肘腋间怨声愤盈,祸机不测,而陛下务与臣下隔断。帷幄不得关其忠,六曹不得举其职。举天下无一可托之人,而自发得神明之妙用。臣恐自古圣帝明王,无此法也。”
就在这时候,满清开端崛起。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出兵攻明,次年攻占辽东重镇抚顺。明兵大败,总兵官张承荫战死,万余兵将全军淹没。
[10]工科给事中王德完奏:“令出柙中之虎兕以吞餍群黎,逸圈内之豺狼以搏噬百姓,愤懑无处得伸,郁结无时可解。”
神宗除了用心搜括以外,对其他政务始终是绝对的置之度外。万历四十三年十一月,御史翟凤翀的奏章中说:皇上不见廷臣,已有二十五年了。
四十七年,辽东经略杨镐率明军十八万,叶赫(满清的世仇)兵二万,朝鲜(中国的属国)兵二万,兵分四路,大肆攻清。清兵八旗兵约六万人,集合兵力,专攻西路一军。西路军的总兵官杜松是明军的勇将,平时最喜好做的事,就是脱去衣衫,将浑身的累累刀枪瘢痕向人夸示。出兵之时,他脱去上身衣衫,在城中游街,百姓鼓掌喝采。
[14]户部尚书赵世卿上疏言:“天子之令,信如四时。三载前尝曰:‘朕心仁爱,自有停止之时。’本年复一年,更待何日?天子有戏言,王命委草泽。”
神宗,神宗,真是“神”得很,神经得很!
[3]十六世纪前期来到中国游历的欧洲人,如G.Pereira, G.da Gruz, M.de Rada 等人著书盛赞中国。他们拿中国的门路、都会、地盘、卫生、穷户糊口等和欧洲比较,以为中国好很多。见A.P.Newton, ed., Travel and Travellers of the Middle Ages; C.R.Boxer, South China in the 16th Century等书。直到一七九八年,马尔塞斯在《人丁论·第一篇》中还说中国事全天下最富庶的国度。万积年间来到中国的上帝教教士利马窦等人更盛赞中国的武功轨制,以为环球无出其右。参阅L.J.Gallagher, S.J.tr., China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二
这场大战是明清两朝兴亡的大关头,而胜负的关头在于:第1、明方的主帅杨镐是文官,完整不懂军事。第2、明朝政事败北已达顶点,军事的构造与轨制也废弛不堪,军队久无练习,军器破败残破,完整没有需求的军事筹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