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碧血剑(下卷)(新修版) > 第54章 袁崇焕评传(13)
少壮派大将岳托与济尔哈朗等人则支撑皇太极(当时三十八岁,排行第八)的进军主张。岳托是代善的儿子,当时春秋不详,信赖最多三十岁,济尔哈朗是皇太极的堂弟,三十四岁,都是勇气实足。那日开军事集会密商,直开到深夜,在皇太极的对峙下决定持续打击。但皇太极也晓得此行极险,第二日凌晨重申军令,不准吃明人的熟食,以防中毒,不准酗酒,采纳柴草时必须世人同业,不成落单,充分闪现了战战兢兢的表情。皇太极爱读《三国演义》,此次出师,很有邓艾伐蜀、深切险地的意味。[5]
袁崇焕获得赵率教阵亡、遵化沦陷的动静,既悲伤爱将之死,又知局面严峻,因而两日两夜急行军三百余里,比清军早到了二天,驻军于北京广渠门外。
[10]梁启超在《袁崇焕传》中说:“吾觉得此亦存乎其人耳。毛文龙不死,安知其不执梃为诸降王长?”意义说,毛文龙如果不死,说不定他反而是投降清朝的第一大降王呢。但是这也是测度之辞了。
春秋时,《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向吴王演出治军之法,要杀吴王的两名爱姬,因二姬不奉军令,嬉笑不断。吴王大惊,派人去处孙子说:“寡人已知将军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宜勿斩之。”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法在军,君虽有令,臣不受之。”还是斩了两个爱姬,军队寂然,受命惟谨。吴王不悦,说:“我晓得你善用兵了,将军请下去歇息罢,我不想再看了。”吴王固然心宠爱姬之死,还是接管伍子胥的奉劝,重用孙子带兵,破楚、灭越、威齐,吴国霸于天下。
[5]普通册本(包含《明史》)上记录,都说袁毛的会晤地是在双岛。《荆驼逸史》中辑有〈袁督师计斩毛文龙委曲记〉一文,采取的是日记体,从蒲月廿二日袁崇焕解缆到六月十一日回宁远,每日记录海程、所经岛屿、风势、船只、兵员、官员姓名等等,非常详确,作者明显是袁崇焕随行的幕僚或部下。他写作态度非常忠厚,对于袁毛密谈三日三夜,因他没有参与或听到密谈,以是只记两人“二更火线散”、“私语半夜方散”,记录两人密谈后的神采,却不记私语内容,全无平空猜测的言辞,合于当代要求最严格的报导体。该书记录袁毛相会的地点是在岛山,离旅顺陆路十八里,水路四十里,距双岛有半日水程,中间隔了松木岛、猪岛、蛇岛、蛤蟆岛等很多岛屿。我比较各种质料,感觉岛山的说法似较可托。
这一役以后,清兵众贝勒开会检验。皇太极的七哥阿巴泰按军律要削爵。皇太极说:“阿巴泰在战阵和他两个儿子相失,为了救儿子,才没有遵循预定的打算作战,但是并不是胆怯。我如何能够定我亲哥哥的罪?”便宽宥了他。[8]可见这一仗清军败得很狼狈。
清军越三河,略顺义,至通州,渡河,进军牧马厂,兵势如风,攻向北京。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半途堵截,都被击溃。满、侯两部兵马退保北京。
[6]〈委曲记〉记录当时景象说:“酒叙至终,(袁)方有傲状,毛帅有不悦意态。”
袁崇焕一到,崇祯当即召见,大加慰劳,要他奏明对于清兵的方略,赐御馔和貂裘。同时召见的另有满桂。他解去衣服,将满身累累伤疤给天子看,崇祯大为赞叹。袁崇焕以士马颓废,要求入城歇息。但崇祯心中很有疑忌,不准他军队入城。袁崇焕要求屯兵外城,崇祯也不准,必然要他们在城外野战。对强大而独一的救兵不加支撑,反而到处疑忌难堪,不给军队以歇息机遇,崇祯采纳的是他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