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碧血剑(下卷)(新修版) > 第55章 袁崇焕评传(14)

我的书架

皇太极仓猝退兵时,给明朝另一名将孙承宗抄后路,光复了清军退路上的永平、迁安、滦州、遵化四城,马世龙、祖大寿等率兵攻来,清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兵败。皇太极既惊且怒,乘机究查阿敏的败阵,革了他的贝勒头衔,监禁至死,除了一个首要政敌。皇太极感觉崇祯既杀袁崇焕,又有了媾和的机遇,因而致书崇祯:

这时候祖大寿已冲出山海关北去,崇祯派人飞骑追去送信。追到军前,祖大寿军中喝令放箭,这时袁部将士怒不成遏,已把崇祯当仇敌了。送信的人大呼:“我奉袁督师之命,送信来给祖总兵,不是朝廷的追兵。”祖大寿骑在顿时,等他过来。使者递过信去。祖大寿读了信后,上马捧信大哭,一军都大哭。祖大寿对母亲很孝敬,他母亲又很英勇,儿子行军兵戈,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常常跟着军队。这时她劝儿子说:“本来觉得督师已经死了,我们才反出关来,谢天谢地,本来督师并没有死。你打几个败仗,再去求皇上赦免督师,皇上就会答允。当今如许反了出去,只要减轻督师的罪名。”

二次天下大战时德军猛攻斯大林格勒。苏军一面扼守坚城,一面另遣雄师抄德军后路,终究聚歼德军三十三万人。经此役后,德军就此一蹶不振。苏军元帅朱可夫的计谋,根基原则也不过是“守坚城,抄后路,聚歼之”九字罢了。

但是崇祯是个非常暴躁、毫无韧力的青年,当时还没满十九岁,一见袁崇焕按兵不动,顿时便不耐烦起来,不住的催他出战。袁崇焕一再说,要等步兵全军达到才可打击,现在只要九千马队,和敌兵十余万决斗,全无胜算。猜想崇祯就思疑起来了:“你不肯出战,到底是甚么用心?想篡位么?想勒迫我承诺媾和么?你畴前不竭和皇太极手札来往,到底有甚么暗害?你为甚么一早就推测金兵要从西路来攻北京?”他的脾气本来就非常多疑,敌军兵临城下,又惊又怕之际,想像力定然非常丰富。

时候一久,清军身在险地,军心必定摆荡,困在北京郊野,进是进不得,退又退不了,变成了瓮中之鳖。这时袁崇焕兵权同一,只待救兵云集,便可对清军四周重重围困。两军交兵,胜负之分全在乎一股气势。明军战役力固然不可,但目睹必胜,兵将都想建功,天然不会一触即溃。三个月、四个月的打下来,清军非淹没不成。

又致锦州的守军统帅:

这类自觉标大众心机,实在是很可骇的,近代的大众心机学册本中常有提到。第一次宁弘远战,清兵猛攻,目睹城破期近,百姓就痛骂袁崇焕害人,清兵退后,便即大哭拜谢。据植物学家的调查陈述,合群的植物(如老鼠)在碰到危难时,常常会撕杀同类,或许是出于同一心机。

清军攻至北都城下,无功而返,皇太极晓得此次全军而退,实在幸运,久战倒霉,又谋媾和,崇祯还是一贯的傲慢高傲,置之不睬。

祖大寿的母亲,这位八十多岁老太太很英勇,有传统的忠心,说得好,她是忠勇兼全,但失于“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说得不好,是老胡涂了,以妇人之见,误了大事,只求儿子不失忠孝之名,却未考虑到袁崇焕的安危和国度大事。在当时处境下,崇祯独一惊骇的是清兵攻入北京,独一能够依靠的只要关辽军队。祖大寿接到信后,对母亲的话必须当作耳边风,回奏天子:

“迩者师旅频兴,相互诛戮,生民罹祸实甚。上天好生之德,我两国当共体之。即我两国之主,以战役之故,不遑暇逸,亦非以是自安也。言念及此,欲盟诸六合,共结和好,永息兵戈,使一国子孙臣庶,奕世获享承平。不然,战役何时止息?两国何由得臻治安耶?故遣使致书媾和,惟熟计而明示之。”

推荐阅读: 校花的贴身异少     红将     极品仙药师     一初见便倾心     解药先生     火影之创世神迹     超级牧阳神录     都市后勤系统     悍妇难为     霸道总裁:前夫请自重     异界之随身炉石系统     盛世婚契:帝少的7日枕上妻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