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跟腊梅都烫得两手通红,朱氏瞧见忍不住要说:“两个败家货哟,如许好的东西,咋能用来做耍子!”
汪小福在一旁笑道:“家里有我哩,我不是个男人?店主待你亲厚,你也该替店主想想,小伴计虽多,大家有大家的活要做,缺你一个就是一个空档,时候太长恐店主不欢畅。”
那边百合实验多次,终究胜利漏下来一把粉条,漏到必然长度腊梅就特长指粗、一尺半长的木棒接住,剪断放进竹匾里,再漏下一把。
朱氏说:“这点子粉条倒要一筐子红薯去做它,再厚的家根柢那里经得起如许淘澄?”
百合跟腊梅姊妹两个年级差得不大,在百合内心却有些把她当孩子,盖因她宿世是教员,而刚见着腊梅当时候,腊梅才是其中学年纪的小女人。
百合笑道:“你老不晓得,这东西如果做出来,我们三妞的嫁奁就有哩,我们可不是在费东西。”
“我和你几个姐姐还不敷照看大叔的?放心罢,一准儿摒挡得妥妥当帖,不比你在的时候差。”
这点子早在客岁入红薯的时候她就想到过,背面事忙又给忘了,这时候重新想起来,百合不由瞧瞧本身额头:“竟忙胡涂了,连如许大的事情都能忘记!”
腊梅也自忐忑,端赖着对百合的信心才不像朱氏那般失态,百合看粉条跟她上辈子见着的也不差啥,正欢畅:“急啥子,转头我给你们露一手,你们才晓得这东西的好处哩。”
这时候粉条泡好,用剪刀剪成两到三截的模样,加进锅里煮开一阵,再放切好的白菜叶子出来。
再往芡糊里头加干红薯粉,用揉面的伎俩一点一点揉成柔嫩的粉团,拿在手上不黏手。
往下便是漏粉条,因是在家里,用漏勺来漏粉条最便利不过,那里晓得这一步最轻易出错,不是漏下来断断续续,就是黏得漏不出来。
两三今后,李青松到底告别家人,回到店里去销假,不但店里的人,就是雪娘和月娘都来问他家里可还好,青松一一谢过,做活更加卖力,刘掌柜等人都看在眼里,暗自赞成。
下晌朱氏返来,见院子里晾着几棒粉丝,猎奇地走过来一摸,叫起来:“硬成如许,这能吃?我早说叫你少折腾少折腾,你偏不听,现在可好,那些个好红薯都打水漂了罢!”
腊梅眼皮都不撩一下,她大姐心机巧,娘可不懂这些个。
滗去最上层的水,剩下半盆白花花的粉,放到日头底下去晒。晒到半干时,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挪到竹匾上持续晒,如许才气晒到干透。
多数个月过后,李篾匠养得一日比一日好,朱氏坐不住,催促李青松叫他回店里去,免得位置叫别人给顶替,今后店主不要他。
她那点子原也不算别致,恰是拿红薯淀粉做粉条。她去县里时留意过街上铺子,只在杂货店里见过一两把成色不大好的粉条,也不晓得是啥做的,统共没啥人买。
青松只顾点头:“大姐三姐都是女人,到底还要有男的服侍才是。”
最后的成品酱色浓烈,肉香、菜香扑鼻,配上一碗杂饭便香得吓人。
取一把晒好的粉条,用温水泡开,粉条入水不久就变软,腊梅这时候才放心:“才刚那样硬,我还怕吃下去从肚子里戳出来哩。”
俗话说,事缓则圆,百合也不忙焦急仓促就去找人谈买卖,倒是趁空叫上腊梅帮手,姊妹两个揣摩揣摩如何做出红薯粉条来。
偏生不刚巧,李篾匠上山砍竹子摔伤,为治病但是花了很多钱,要不是有豆腐店供着,别说腊梅的嫁奁,就是家里平常用度也要拆东墙补西墙。
她说这话说惯了,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口,姊妹两个都懒得计算,只是道:“娘,你让让,别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