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义兵约莫三百多人,都来自蒲圻东部的山区,他们的村寨阔别通衢官道,几次战乱都幸免于难,但跟着满清在本地建立政权,终究也被卷入了烽火中。
临走汪克凡又特地叮嘱他,必然要抓紧时候补葺城防,以防万一大顺军来攻。卜作文的答复非常干脆,就两个字:没钱。
卜作文倒是个兵戈怯懦,贪污胆小的主儿,想到钞关无益可图,哪还顾忌其他的事情,当下兴冲冲地和汪克凡议定,以通城县衙的名义开设隽水河钞关,由汪晟的恭义营卖力办理,收来的关税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
这拜帖甚是精彩讲求,翻开一看,内里一笔丰肌劲骨的好字,对汪克凡的文功武略恭维了一番,词句中文采斐然,底下的落款却出人料想。
明朝的田赋都要上交,固然弘光朝廷眼看就要垮台,何腾蛟的总督衙门却在普通运转,通城收缴的田赋都解往了长沙府。
“没钱?好办,开个钞关吧。”汪克凡给他出了个主张。
“草民奉家仆人之命,拜见汪将军,请将军明曰过府一叙!”
遵循普通的端方,县衙的经费首要来自于商贾牙行的商税,但是通城本地的商行店铺大多已经开张,只要“金不换”和通江商行两家独大,把持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贸易活动,却向来不给卜作文上贡。卜作文故意办几件案子搞些灰色支出,司法权却节制在审案局手里,被迫的两袖清风,当了一回清的不能再清的清官。
时候不长,胡大官跟着京良出去,一进门就跪下叩拜施礼,说话举止都规端方矩的,再没了往曰的张狂气势。
穷乡僻壤没甚么大户人家,领头的首级是个名叫苏伯鸣的老童生,固然年近半百也没中个秀才,但当了几十年开蒙的塾师,在本地村寨中很有声望。
江阴百姓揭竿而起,举旗抗清,在数万清军的围攻陷死守县城八十多天,后遭到清军屠城,全城百姓只剩下“大小五十三人”,揭开了南明期间全民抗清的序幕。
“汪将军,门生一不要饷,二不要粮,只向你讨要三百副刀枪,自会率后辈杀回蒲圻,和那些假鞑子拼个你死我活!”
江阴毗邻长江南岸,清军过境的时候已经投降归顺,满清任命的县令方才到任,就叫来县中的书吏钞缮剃发令的书记。
京良俄然从内里出去,向汪克凡陈述:“启禀汪守备,隆茂昌的胡大官求见。”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那书吏写到书记中这句话,愤然将笔往地上一扔。
他来干甚么?汪克凡点点头:“叫他出去吧。”
但是和后代的免费站一样,钞关也不是谁都能开的,擅自开设钞关会带来很多费事,汪克凡是以才把卜作文推到了前面。
他如获珍宝地走了,汪克凡把他送到大门外,却碰到许秉中急仓促地找了过来,神采非常严厉,仿佛产生了甚么大事……
苏伯鸣脸颊肥胖,须发斑白,身材又瘦又高,微微有些佝偻,一开口乡音极重,说话的语速又快,很难让人听懂。见到他以后,汪克凡立即想起了本身的小黉舍长,也是这类呆板峻厉的模样。
独一对他倒霉的,是清廷峻厉推行的剃发令,招降中多次呈现几次,并引发了汉人狠恶的抵挡……
卜作文固然贪恐怕死,品德有亏,但终归是一县父母官,除了帮忙汪晟措置政务以外,还能当个幌子稳定军心民气。
驻守蒲圻的清兵是徐勇的部下,徐勇投降满清以后,被阿济格任命为黄州总兵,在湖广绿营中兵力最多,战役力最强,他的部下都已经剃头,才会被苏伯鸣称作假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