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看了一圈,点中一个年纪比他小不了多少的翰林。此人不但文才出众,和一样,也曾有过大起落,为此还改名发愤,此事托付给他应当靠谱。
【1:康麻子在六十大寿搞“滋长人丁,永不加赋”,李光地的感化应当不小。这老头入阁以后,康熙每有大事,都要召他相商。《清圣祖实录》载,五十一年仲春,康熙发上谕说“滋长人丁,永为定额”,要求在直隶先实施,是“永不加赋”这一“仁政”的开端。】
“滋长人丁,永不加赋,嗯,就以这八字为纲……”
“下官还需提查在京文报,审询杨津,一时成不了行。李相如果另有交代,趁着这段日子,下官可多作些筹办。”
??为定额说的还是不增不减,而这永不加赋,听起来仿佛还把“不减”给抛弃了。朝廷现在每年账面上有三千万两银子的支出,可不管是国库,还是处所,亏空已经是一锅焦糊,谁也不敢随便乱揭。
“四十七年再申禁矿以后,广东矿徒繁增,滋扰乡民不竭,可见督抚府县,着力不深。皇上让你去广东,除了此案,还嘱你观风查访,这处所禁矿一事,须得擎领为要务。禁矿系我朝立国之本,干系严峻。奸商欲壑难填,引细民逐蚊利而弃农稼,矿徒云集,祸蕴此中。当年陕西贩子何锡在广东海阳开矿,盛时蚁集十余万人,一时不慎,全省腐败……”
“三千年来,天下确也少有今时之祥靖,可更未见有邀名之君现在上者……”
“臣等为皇上贺!永不加赋,此乃三千年未有之仁政!”
一边打着腹稿,查慎行一边腹诽着,接着认识到这但是大逆不道之念,惊粟地摆布扫视,同僚并没重视,偶尔偷偷瞄来的一眼里,既有恋慕,也有妒忌,那是他再熟谙不过的眼神,这才微微松了口气,可额头已经泌起一层细细的汗珠。
李光地毕竟老了,提及这禁矿,就絮干脆叨没个完,萨尔泰尽力让保持住洗耳恭听的神采,心中却暗自悔怨,早这老头对开矿深恶痛绝,提及这事就特别来劲,就不该多嘴,这一开口,不要扯多久。
“这都是皇上乾纲专断,我们臣子,不过是识漏补缺。”
【2:关于这“永不加赋”的本色,是一篇很大的文章,牵涉很深,没体例一时说清,只能先点到为止,前面跟着情节持续再谈。】
康熙沉吟半晌,品出了这四个字的意义,心胸伸展开来。永为定额和永不加赋,内里的意义都一样,可永为定额说的是该做,他和翰林们都没想到该说,李光地就把这一环补上了。
好个李光地,真是深明朕心!
本来说到“永为定额”,就算是个姿势,也都是自缚手脚,大师都想着对付了事,谁知这李光地跑得更远,竟然丢出了一个“永不加赋”!【1】
这番话让大臣们突然恍悟,真是个老狐狸!塞给了皇上一顶千秋未曾有过的高帽子,接着再将实务压到直隶一地,李光地入阁前就是直隶巡抚,天然能让这事漂标致亮,而来岁……来岁恰好是皇上的六十寿典,如许一件寿礼,历代君王何曾有过?
积年来朝廷都在清查亏空,而这亏空本源盘结,实难理清。既有官员贪腐,又有处所财力不济,历次军事的诸多尾帐也没摒挡洁净,乃至这位皇上数次南巡还留下了一堆烂帐,这状况皇上都心知肚明,还想着减赋?
康熙摆驾分开,李光地来到大殿另一侧的竹帘后,几个值南书房的翰林立在内里。他们固然是内廷之人,在这朝会上却不能发言,只能和记注官一样,躲在一边聆听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