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见顾铮抬起一根骨节清楚的手指在眉心悄悄一按,唇角一勾,双眼微弯,暴露了一个含蓄风骚的笑容,而后便回回身,持续端方地站好。
一旦泄了这第一口气,缓过神来,世人的考虑和顾虑太多,非论附和还是反对,都不会等闲开口。
薛晓得见状,便含笑道,“刘大人不必急着否定,且先听听顾大人的事理,再做决定不迟。”
他昂首看了张太后一眼,“太后娘娘身怀龙子而得先祖托梦,恰是天命帝王的吉兆。动静传出去,于朝廷无益有害,也可叫那些因为幼主临朝而心胸忐忑之人放心。”
成果就是刘牧川的话说完以后,却并没有别人接上,堕入了一阵难堪的沉默。
莫说张太后没有做这个梦,就算真的做了,她本身也不免狐疑。
但他这一番私心, 也一样是大家都看在眼中。即便另有人不认同顾铮, 见他跳出来,反倒都不说话了。他们只是感觉公布这个动静不当,并不想将顾铮往死里获咎,如果顺着刘牧川的话说,一不谨慎就会被打成他那一派,太伤害。
贺卿不由多看了薛晓得几眼,见他一幅儒雅之相,面白长须,气度冲和,不由印象大好。
举全部朝廷之力,要在都城弄出一场大动静并不难,实在不可,把火器营拉出来溜一圈也就罢了,平常百姓不晓得这东西的短长,只会觉得是天雷地动,恰好应了预警。
刘牧川原觉得他恶了太皇太后,该会低调些,却不想行事还是那般尽情,底子没有半分顾忌。
刘牧川的年纪几近是顾铮的两倍, 眼睁睁的看着小子厥后居上,要骑到本身头上去了, 心态如何能不失衡?
当初献帝驾崩,太皇太后被薛晓得说动,情愿迎立中山王,为的就是“国赖长君”四个字。厥后因为贺卿一番话改了主张,心下却也不是没有疑虑,只是如许做对她本身最有好处,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如此。现在借着这件事为皇室正名,安天下之心,正暗合太皇太后情意。
至于前一世的结局,只能说是造化弄人。
但顾铮微微蹙眉,却当真思考起这个对子来,并且很快展眉道,“有了。臣对‘前川印先人’。”
如此名也有了,利也有了,朝政交托给可靠的人了,薛晓得另有甚么可顾忌的?
太皇太后正要点头同意,礼部尚书赵君原却俄然出列,拱手道,“顾大人所言的确句句在理,但统统都建立在地动当真产生的环境下。倘若公布了动静,成果甚么事都没有,届时又当如何结束?”
这些都跟贺卿没有干系。集会结束以后,她本该回问道宫,但见太皇太后留了顾铮伶仃奏对,又没有立即见他,而是先归去改换朝服,留顾铮独安闲咨平殿外等待,便忍不住跟了畴昔。
是以被赵君原这么一说,她心下慌乱,下认识的转头朝贺卿的方向看去。
贺卿微微一愣,抬手摸到本身蹙起的眉心,才明白他的意义。
到了门口,见顾铮非常守礼的候在门外,微微垂手,姿势恭敬,目不斜视,贺卿在他身后站了半晌,也不晓得如何回事,就说出了一句不过脑筋的话,“天王盖地虎!”
这位赵大人是个鲁直的性子,也是以固然资格在在坐之人中最高,却只得了礼部这个冷衙门的官。也只要他,才敢当着张太后的面就直接质疑这个托梦的真假。
顾铮或许并不晓得“危急公关”这个词,但他方才所提出的处理计划,的确就是一次完美的危急公关:胜利化危急为转机,为朝廷和小天子怒刷了一波声望值,好处不尽。
可越是如此,就越让人感觉遗憾。
本来政事堂中,他的职位仅次于薛晓得,按理说对方走了, 就该是他来做这个第一人。可惜大楚的政事堂中,向来不是论资排辈。只要得圣眷, 就算只是参政知事,也一样能架空排在前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