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袖舞长安 > 第六十六章 月出舞

我的书架

那少年眉头一皱,扭头看了小厮一眼,小厮收到那一眼,头又低了低,垂眉敛目。那少年伸手端起矮几上的茶盏,一口喝干了,放下茶盏,坐直身子,拍拍双腿,整了整袍子,说一句:“回。”便迈开长腿出了雅阁,独自下楼去了。小厮紧几步跟上。大门口,邀月楼的伴计,在那少年颠末时,冲着他的背影拱手作揖,道一声:“程少爷慢走!”

邀月楼这些年,传闻暗中觅到了世外高人,精通鲁班技艺,故而其室内一应陈列家具,尽皆别致高雅,用起来又格外顺手温馨,是旁的乐舞场子羡慕不及的。本日如许的大日子,场内安插更是清爽脱俗,竟撤去平常乐舞场惯用的轻纱帐幔,却各处吊挂以各色薄如蝉翼的丝帛制作的灯笼,不但将场内照的亮如白天,也让人觉着格外明丽大气,又在木制楼梯护栏上以鲜花藤蔓缠绕,并于各个雅间儿摆放各色鲜花装点,场内花香满盈,让人仿佛置身郊野徘徊于花海中,却又感觉那些鲜花在各色灯笼的映托里,说不出的芬芳氤氲、旖旎曼妙。

眼神不由自主的想要寻觅甚么以弥补方才缺憾,便见场中帘幕倏忽分开卷起,暴露广大的舞场。在幽蓝色的灯影里,舞场背后倒是一面玄色幕布,紧接着琴音又响起,倒是清幽绵长,如歌如诉,似仙乐环抱。

忽听一声悠长的琴声响起,似从天涯而来,漂渺不定,却又清楚入耳。世人皆忍不住侧耳聆听,想要捕获这琴音来自何方,便又听得铮铮之声响起,琴音由慢转快,一阵急似一阵,耳听琴音,面前仿佛闪现乐工十指翻动的影子,心却被这琴音揪住,似是漏跳普通,只竖耳凝神,大气不敢呼出......正感觉灵魂已要跟着琴音出窍了,却猛地一顿,回过神来,发觉琴音已戛但是止,不觉欣然若失......

邀月楼遍发名帖,上师陈玉娇十年前收的关门弟子崔绾绾,现在学艺已成,三今后初始挂牌献艺。坊间传播,这位绾绾女人不但生的花容月貌,更是聪明无双,除了师从邀月楼修习乐舞,更驰名师传授琴棋书画,还与鸣泉山庄很有渊源,可谓多才多艺,国色天香......

女子身影婀娜,舞姿曼妙,一曲月出几次吟唱,情义绵绵,水袖起落轻扬间,身后明月中的画作已完成,春池碧波,水榭亭台,清风阵阵,月色溶溶,海棠明艳,诗词绝妙,飘但是舞的女子,便是诗中所思之月下才子。

只见场中起舞的女子,飘飞的水袖,毫无马脚的不时扫过婢女手中的托盘,再于舞姿中轻洒挥抹于明月丝帛上。

如许的场景,先就烘足了氛围,入坐的来宾们早已心旌摇摆,不由翘首以盼,即将出场的舞优,是如何闭月羞花的面貌,芳华绝代的舞姿?

邀月楼十几年前风头无两,自太宗朝,崔邀月名动长安城起,后续者陈玉娇、沈卓盈,皆成大师,那二十多年里,长安城的士子贵女若谁没去过邀月楼的,便不美意义称本身出身风雅富朱紫家。这些年来,邀月楼虽尚能在教坊里保持一等乐舞场的名头儿,也有很多人念着昔日的风景来恭维,但较之先前,很有些人才残落的况味,场中拿出的乐舞多数无甚新意,且皆是群舞,竟未有一个出众的舞优,也未免令念念不忘昔日风华的资深雅士们引为憾事。

玄色幕布中间忽而现出一轮庞大的明月来,月中一妙龄女子,一身白衣,惊鸿髻,碧玉钗,水袖长裙,衣袂飘飞,款款而来,好像仙子临凡。

世人犹自不解,屏气凝神细看,待一曲过半,方才发觉,女子竟是边舞边作画,她那轻纱水袖里,竟似藏了一枝妙笔,跟着女子身形闪展,水袖扬起落下,此时的明月丝帛画中已呈现微露的亭台一角,若隐若现的碧波春池,一树盛开的海棠花,绿叶红花,鲜艳欲滴,更有一片片花瓣似随风飘落,我见堪怜。

推荐阅读: 我的恐怖乐园     绝品修真小农民     傲世雷魂     [综运动]干翻科学势力     易水决     拾荒女王     龙魂剑圣     调教大宋     美女总裁的近身武神     三国之北境之王     重生之绝代武神     不思进取,思你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