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尹风收到高句丽迁都的动静已经是十天以后了,此次前来的仍然是金英,他直接向上官尹风禀告了高见承诺迁都的要求,并会在随后半个月内带领军民分开宽城子,前去三韩之地,而上官尹风也为高见定好了新的都城的位置--开城,也就是首尔,而高见进入开城以后,定开城为都城,名开京。
扶余国自建国初始便向中原朝廷称臣,这是不争的究竟,西汉期间,居住在嫩江下流的索离国王子不甘受人架空,带领着支撑本身的臣属南迁至鹿江,并与本地的土著住民通婚,筑城立国,名扶余,成为扶余族,自此,扶余国从立国伊始便向当时属于西汉的玄菟郡上表,表示臣属干系,中原朝廷敕封扶余国为属国,归玄菟郡统领。
金英走后,上官尹风调集了陈诚等辽东将领,并且宣布除了设立辽东行省以外,将原扶余国改称吉林布政使司,治所为宽城子,紧接着派军构筑宽城子,正式改名宽城子为长春;原扶余国重镇鹿江城,改称吉林城,鹿江也是扶余国的发源地,其意义严峻,上官尹风特地将吉林布政使司的名字冠在上面,也是为了安抚本地人。
第181章:(吉林行省)
金英听完朱振勋的话,点点头:“朱将军说的有事理,还请大王三思而行,固然传闻中原也在战乱当中,但这长沙王能在一天以内攻陷有近十万倭奴兵士驻守的盖州,足以见这些军士的短长。”
而吉林布政使司及都批示使司的职员安排,上官尹风临时将权力交给了陈诚,在朝廷没有正式派员的环境下,吉林行省的安然、行政全数有陈诚办理,统统照辽东行省来办。
辽东危急消弭,上官尹风没有了当时的担忧,便能够放开手与刘玄等人一起在河北拼个凹凸,逐鹿天下。
高句丽国王高见乃是前朝扶余国将领,政变下台建立高句丽,宽城子,即现在的长春市,为扶余国都城,但现在是高句丽都城。
“你们的意义是承诺中原人的要求,放弃现在的国土,迁都三韩?”高见摸干脆的问着。
俗话说拍马屁要拍对,看人说事要对味,金英的这番话就说到高见的内心去了,这也是顺坡下驴,高见也是很利落的承诺了,看似不爽,实则与金英所说一斑,三韩之地国土宽广,比本来的扶余国国土要大的很多,疗摄生息,生长民生,今后再率军夺回故乡也何尝不成。
至西汉末年,王莽乱政,扶余国归乐浪郡统领,高见在此政变下台,建立高句丽,并向当时的公孙述上表称臣,高句丽也归辽东都护府统领。
高见心中对于倭奴国还是很担忧的,不然他也不会不遗余力的帮忙陈诚守住辽阳,不然沦陷了辽阳,倭奴人没有了后顾之忧,攻打高句丽的确就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而他高句丽本身的军士战役力也算是普通,军队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袁景初所援助,本身没有铸铁工艺,如果与中原朝廷开战,恐怕对峙不了多久。
而陈诚的权力也开端扩大,当然,上官尹风必定不会放过陈诚这么一个兵戈的妙手,现在河北战事吃紧,刘玄又攻进了洛阳,陈诚部下的原辽东都护府的兵士恰是弥补兵员的好机遇,这些人在辽东死守数年,能活下来的天然是精锐中的佼佼者,不然底子活不到现在,而上官尹风就是筹算命薛廷渊带兵五千留在辽阳镇守,其他原辽东都护府军队全数跟从上官尹风南下,参与河北的战事。
金英点点头,指了指高见身后的舆图道:“大王,中原王爷说以鸭绿江为界,三韩之地尽归我们,看似我们吃了亏,但实际上三韩之地加在一起比现在的国土还要大,固然现在吃了亏,但只要我们在三韩之地尽力生长,疗摄生息,信赖总有一天我们会率军返回故乡,重振我高句丽的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