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还没出农忙、出入山脚的村民少,这几天她筹算每天都上山一趟,看看有啥成熟的,屯上一些,找个歇息天去收买站卖一批。是该为猫冬做筹办了。
既然家家户户都盼着这一天,公社干部也不含混,秋收结束第二天,就构造出产队的壮劳力,把本年需求上缴的公粮和棉花等副产品,拉去了供销社。
交完公粮、留足来年预算所需的种子,剩下的就调集社员们分派了。
可惜这趟充公获,或许有,只不过跑掉了。
加固时,借着向刚挖的这个圈套,清苓想到了一个便利晒东西又不轻易被人发明的绝佳场合,那便是向刚的家。
可屋前屋后都是篱笆墙,路过的人一眼就能看到院子里晒了啥。
仍然是在晒谷场,仍然和夏收时一样,摆布两支出产队,此起彼伏地对工分、过秤、欢天喜地担回家……
葵花籽最简朴,直接就能晒。
这么大一麻包背下山,实在有点招眼。
美中不敷的是――院子不大,远没她家前院宽广,幸亏铺几张席子晒晒葵花籽这些应当够了。
正忧愁,一只兔子窜过脚边的草丛,吓了她一大跳。回过神,拍了一动手,哎呀!她咋把圈套给忘了!
直到出产队将最后几筐棉花收进堆栈、冬小麦也按打算种下地,清苓当宝似地每天捧进捧出的葵花籽也晒好装袋了。
清苓也不晓得咋回事啊,摆布分粮还轮不到她,干脆退到一边看信。
敢情向刚觉得她活力了,寄去的包裹里不顺带夹封信也就算了,可他寄来的丁宁信都迟迟不回,这事就大条了。
清苓内疚地笑着点个头。谁也没思疑向家院子晒着一地的东西。
但是令吃瓜大众讶然的是,此次的函件,其别人都是人手一封,唯独清苓一下收到三封。
另有舒老太,如果晓得她家有葵花籽,必定会上门讨。
下山时,没健忘采桂花。昨儿早晨临时缝了个盛桂花用的小布兜,兜口缝了圈松紧带,装满后一抽,兜口就合上了。里头的桂花就不会掉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