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殿下。”阮大铖渐渐爬了起来,他跪的时候有点久,腿都有些麻了。
“短长啊。”光凭阮大铖口述的这份简历,就让朱由检对李三才刮目相看。
李三才,顺天府通州人氏,祖上军户出身,万历二年的进士。他当过推官,做过学政,总督过漕运,巡抚过凤阳,最后累官至户部尚书。
李三才做事为人极其高调。你看他连税监都敢抓,天子都敢骂,就晓得他的为人气势了。
在阮大铖思考时,朱由检也在思虑。
那些人都是些人精,信赖只要大明能始终保持强大,那些人毫不会去投奔别人。
说道这儿,阮大铖又舔了舔嘴唇。此次朱由检总算重视到了,他号召王承恩为阮大铖奉上一盏热茶。
听阮大铖说道这里,朱由检对李三才被列为东林党魁,有了几分更多的猜想。他看了一眼阮大铖,心中暗想:看来,不管甚么期间,叛徒老是最招人恨的。
阮大铖凝神思考半晌,跪在那边娓娓道来。
在大明,想进入内阁起首必须是翰林清流出身。
很不幸,李三才犯了大明文臣的一个大忌讳。
听完阮大铖表述的来由,朱由检不置可否,他直接开口扣问:“那你说李三才到底是个甚么人?为甚么《东林点将录》要把他列在首位。”
“殿下,至于李三才成为东林党魁,是这么回事。”阮大铖渐渐在太师椅上坐下,摆开平话的架式。
为了入阁,李三才与顾宪成尽力操纵。他们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同策动了阵容浩大的入阁行动。
信王如此率真的问话,真的让阮大铖很难抵挡。他总不能答复,我能为你招收官员做个表率吧?
宿世阮大铖叛变投降,可当代他不必然另有机遇投降。宿世明末没骨头的人太多了,这些人贫乏节操,不成大用,但也没需求把那些人都一棒子打死。
茶来,阮大铖顾不得水热,吸溜吸溜连喝了几口,这才持续向下陈述。
李三才和东林党的初创人顾宪成是好朋友,东林书院初期的资金端赖李三才筹措。当然,书院所需的那点小钱,总督漕运的李三才也没放在心上。
就算有顾宪成的倾力相帮,李三才终究还是没能顶住各派的结合反攻。万历三十九年,心灰意冷的李三才辞职归乡。
阮大铖看看信王,舔舔本身的嘴唇,持续说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