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允彝守关三日,便被清军攻破,他被败兵护着撤下关墙,心中悲切,知杭州亦不成守,时清兵又破关追杀而至,随投入水中淹死。
这时清军大肆侵入浙省,不日便至杭州的动静,已经跟着夏允彝的奏报,传遍杭州,潞王顿时大惊,马士英亦是吓得口不能言。
左懋第、黄道周等人才知潞王欲献城降清,心中非常绝望,随仓猝出了南门,正遇乘舟而逃的唐王殿下,随一同往南面而逃。
南京毁灭仅仅一月后,杭州再次颠覆,无数南渡士人,还未反应之间,便已经落入清军之手。
夏允彝同陈子龙被马士英借端安排到独松关、四安镇等处驻守,出杭州时,兵不满千,银不满万,现在还未有一月,新兵募集不过数百人,如何能挡二十五万清兵。
杭州城外,多铎七万雄师,无信心拿下杭州,正进退两难之际,马士英说动潞王乞降,便正中下怀。
华公死前,亦留绝命诗一首,云:“视死如归不成招,孤魂今后赴先朝。数茎白发应难没,一片赤忱岂易消!世杰有灵依海岸,天祥无计挽江潮。江山漠漠长留恨,唯有群鸥伴寥寂。”人共传之。
几近是王彦被困在南京之时,阿济格亦获得马士英,阮大铖驱王彦雄师出余杭的动静,他随立马尽起安庆之军,以左部十五万雄师为前驱,亲领真满州之军,以及吴三桂等汉军十万人马于后,度太长江,直扑杭州。
西路阿济格,三四月间屡破大顺军,于蒲月间得李自成被杀之讯息,随觉流贼以平,起兵东下逼降左梦庚十五雄师,便一向于安庆休整。
吏部验封司员外郎华永诚,愤然曰:“内无李、赵,外无韩、岳,独一能战者王士衡,还被逼出浙,今欲为建炎、绍兴,亦不得矣!”
顿时英本非救时之才,只因风云突变,才幸运获得高位,却在入阁一年多以来,导致南京、杭州两朝廷颠覆,令先人长叹。
多铎在杭州城外,得见潞王乞降使者张秉贞后,心中随生一策,曰“瞒天过海,暗度陈仓也。”
清军二十五万雄师,过池州,颠末宁国府,直奔浙省而来,而朝廷却因为割让南直隶诸府,已令官员退到杭州,以是清兵一起,未遇抵当,直道前军进达天目山时,保卫独松关的夏允彝才得知动静,他顿时便大惊失容。
清军势大,杭州不成守,很多官员再次南奔,阮大铖,朱大典亦从富阳乘周遁往婺州。
马士英不想局势至此,心中懊悔无以复加,随挥袖而涕,却不慎坠入水中,后被方部士卒捞起,带入方国安虎帐。
清兵入城,将公锁拿,面见阿济格,公立而不跪,阿济格大怒,以脚踢其膝,公倒而又复立,阿济格随怒拔公发,直至拔尽,公自始痛骂不止,后被斩杀。
陈子龙在得知独松关沦陷后,又同吴日生引兵援杭,但却因兵微将寡,被清军所败,两千明军只剩八百余人,最后只得退入太湖占避清军追杀。
八月五日,阿济格雄师进抵塘西,马士英见二十五万清军,连绵不断,心中惊骇,随筹办乘船出逃,却正遇方国安部下士卒前来所饷,把他从船上拖走。
现在清庭兵威之盛,强于大明多矣。
独松关一破,浙省流派大开,陈子龙守四安镇,本是防备南京清兵,却不想阿济格自西面而来。
多铎为了让明庭信赖其媾和诚意,仓促自杭州撤退,而后又自南京,起兵北返,但他回南京以后,却奥妙写动手札,令亲信送往安庆英亲王阿济格处,言:“若王士衡雄师出浙,则浙省再无大兵,可阻大清兵锋,王兄当速起大兵,马踏余杭,一战而定江南也!”
朝廷高低一片混乱,阮大铖等飞马传信各处,从速起兵勤王,但不管是张国维,还是扬廷麟、李永茂都因为受媾和影响,募兵之事受阻,很多义兵见朝廷已然媾和,纷繁回家务农,使得诸臣底子无军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