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顺一起奔到王彦身边,翻身上马,插在背上的羽箭跟着他的行动一阵震惊,“将军!北虏马队近两万,皆是真满州和蒙古兵,半晌便至!”
多铎察看着城外明军大阵,见阵型严整,又有战车相护,不由眉头一皱,开口叹道:“本王来迟矣!王士衡以有筹办,且其兵马重于我军,恐不能破之。””
李泰祯于吴淞口阻虏七日,终换得扬州军民安然奔至杭州城下,如果他早一日溃败,北虏便能在军民南下的途中追上,那结果将不堪假想。
从扬州至杭,行走十余日,整日担忧北虏俄然追至,今入坚城,王彦心中顿时大定。
入城后不久,王彦随领浩繁部属,去潞王府朝见监国。
一刻过后,天涯扬起漫天灰尘,明军将士情不自禁的握紧了手中东西。
马队来去如风,半晌过后,已经不见踪迹。
这时王彦亲领中军,陈于阶在前,王威在左,王志端在右,另有近千马队游走两翼,使城下满盈着阵阵肃杀之气,让城上的潞藩等人微微一震,心中暗赞道:“真乃雄兵也!”
百姓知为他们断后的李泰祯会同五千扬州后辈,尽折在吴淞口,亦是冷静垂泪。
疆场上,一股股杀气,铺天盖地的伸展开来,而奔驰奔来的北虏马队,却在离明军大阵五百步外,急停下来,显得彪悍非常。
王彦闻言,先让刘顺退下检察伤势,随即一脸寂然,扬州之军,一向都凭城而战,未同北虏马队停止过田野浪战。虽他出扬州时改革近百大车为车营,却从未经历过实战,不由还是有些担忧。
三万雄师,跟着鼓点,在诸多军校的批示下,很快在城外摆好阵型,最前为一百辆大车,上载佛朗机两门,后立长枪手,镗钯手,而后鸟统手居前,三眼统、火箭于后,最后则是多量整戈待旦的步军。
清庭护军统领图赖忙谓多铎曰:“王爷,我大清铁骑所向披靡,为何不顺势一举突破明军,拥入杭州城,如此大功可成!”
扬州城外,八万清军丢盔弃甲而逃,王彦获得的物质堆积如山,他从中遴选出最精美的铠甲、兵器设备雄师,全部三万人马便显得非常精锐,比之方国安部,卖相要好上几个台阶。
当下王彦待百姓全数进城后,亦领着兵马进入杭州。
这时,王彦留于身后的哨骑,前来禀报,言:“虏骑离杭州只要二十余里,哨骑已经同敌骑接战,北虏之兵朝夕可至。”
“将军至杭,此天降栋梁,助本王清算国土也!”亲目睹王彦逼退多铎大兵,潞藩已经视王彦为臂膀依托,“今本王欲守住祖宗基业,将军有何教本王呢?”
渐渐的一骑,两骑,最后变成满山遍野的北虏马队,自远处而来,仿佛一片挪动的地毯,又如决堤而泄的大水,气势惊天。
王彦哀思中调派诸生王士绣,去吴淞口收敛李泰祯尸身,但当王士绣奥妙到达时,松江士绅已经自发收敛吴淞口的数千明军尸身,并合葬于一大墓,上书:“国破家亡欲何之,吴淞江干有王师,五千义士慷慨死,不负神州不负君。”
二十多万百姓,会同一万多方国安部涌入城内,没有一个时候没法全数通过城门,王彦为使百姓安然入城,伴同雄师严明以待,筹办迎击即将杀来的清军。
马队上万,万马奔腾之势,要远比近万步军,更加具有威势和压迫感。
败兵哭诉曰:“李将军身故,胡为宗不知所踪,北虏之兵,已尾随而来。”
眼看一场大战将起,城上世人却见北虏马队俄然前队变后队,渐渐转向,缓缓从明军阵前,来往时的方向退了归去,不由纷繁惊奇万分。
这时,王彦只得清算表情,先令何刚、曲从直、王缵爵等人拥百姓入城,而后亲领雄师留后,防备北虏马队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