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还是行不通。伯弥面色不改,心底却生出些恼意。自从捡到这女郎后,家老就把她安设在了本身的辎车上,让她细心刺探对方的身份。但是任凭伯弥精善楚、宋、齐、晋四国说话,又能说会道,花了两日工夫,仍旧一无所获。只因这女子说话调子古怪,全不似各国说话,最后她还会发了疯似的在布锦上胡画些棱角平直、不知用处的图样塞给她看,厥后仿佛心灰意冷,竟然不再与人扳谈,每日呆望窗外,如同痴哑普通。
这如果换了庄公时,郑国岂会如此不堪?
伯弥没有看清内里的景象,楚子苓却抬起了头,抽了抽鼻。她闻到了熟谙的味道,那是血腥气。不由自主站起家,楚子苓挑帘下车,大步向路边走去。
“楚地如此酷热,苦了公孙啊……”老者长叹一声,把浸湿的巾帕扔给侍从。
“让伯弥再探上一探,如有动静,速速报来。”
莫非本身溺水后呈现了幻觉?还是昏倒未醒,一梦黄粱?心中的迷惑和绝望与日俱增,直到灵九簪再次呈现在面前。
前几天颠末邓县时,他们在河边捡到了个溺水的女子。固然服饰古怪,言语不通,但是此女皮肤白净,面貌清丽,手脚更是柔滑无茧,明显出身不凡。是以石淳也没有弃之不顾,而是把她安设在了一辆辎车上,随队前行。
按事理说,即便言语不通,也能从一言一行中看出花样。怎奈这女子举止古怪,几次出人料想。说她不懂礼节吧,每餐若无匕箸,便不饮不食,用饭时也极其端庄,从不狼吞虎咽。说她知礼吧,又从不正坐,见人也不可礼,竟然连厕筹也不会用。
坚固的乌木硌在掌心,模糊生痛。楚子苓咬紧了牙关,这不是梦,不是幻觉。簪子还在,她还活着!
那从人道:“再有旬日便能到达郢都。”
公孙黑肱乃是公子舒的宗子,虽名声不显,但温文守礼,是个谦谦君子。可惜君命在身,被迫留在郢都,无依无靠,受人骄易。也是听了信报,石淳才不顾年老,请缨入楚,想要帮手自家公孙。
伯弥唇角微微勾起,这女子出水后,装束古怪,身无长物,唯有这支贴肉藏着的木簪算得上新奇。现在拿出来,果然引其动容。看那简拙的款式,怕是男人所赠吧?
但是赶了几步,一阵腥臭味劈面扑来,当看清面远景象后,伯弥面上一白,僵在原地。只见几步开外,殷红各处,模糊还能看到散落的肚肠和残肢。
安排好诸般事件,石淳再次接过主子奉上的巾帕,拭起汗来。
郑女明艳多情,能歌善舞,向来为诸国喜爱。此次前去楚国,少不得也要带些,伯弥恰是此中俊彦。以她的聪慧,该当能探出那女子的来源吧。
灵九簪!
不过入楚毕竟是要寄人篱下的,如果此女身份不当,恐怕会为公孙惹来费事,还是要好好刺探一番。如果此女出身无碍,也可送给楚国卿士,谋些好处。
看着还是把腿蜷在身侧的女子,伯弥眯了眯眼,附耳对身边婢子叮咛了几句。很快,一只木盒送了过来,伯弥笑着翻开木盒,递了上去:“阿姊可认得此物?”
身为公子舒的家臣,石淳今次入楚,乃是为了在楚国为质的家主之子。自从晋国与楚国相争,夹在中间的郑国,就成了兵戈之地。投奔晋国,要被楚国讨伐;投奔楚国,又要遭晋国非难。几年前楚国伐郑,国君被迫签了城下之盟,还让很有贤名的公子去疾入楚为质。随后晋侯来攻,君上大恐,又召回公子去疾,送去了公孙黑肱替之。
除此以外,她在饮食起居上也混不在乎。衣服是帛是麻,全不在乎,奉上的是鹿脯菘菜,还是黍羹腌菜,亦无所谓。哪怕给她乡间野人的粗鄙食品,也不会生出半分愠色。如同死水一潭。口腹之欲,尊卑体统,是凡人最难粉饰的,哪有辩白不出的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