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楚氏一脉,得巧匠铸九针,藏于簪中,传下了些古针法。而因循针法,担当灵九簪,也成了楚氏传代的标记,二百年未曾断绝。直到三十年前海内大乱时,簪子才流落他乡,成了祖父心头憾事。到了她这一代,父亲早逝,家里的堂兄堂弟们对针术压根不感兴趣,唯有她这个女人,养在祖父膝下,爱上了这门医术。祖父为了她,突破了传男不传女的家训,悉心教诲,把一身本领悉数传下,她也没有孤负祖父的但愿,担起了担当家学的重担。而灵九簪,就是她破钞了三年工夫,才循着线索找回的。
按他所想,这女子该当是某国卿士养在暗处的家巫,自幼只随巫师学习私语,不通乡音。那枚簪子,便是她施法的器物。如许的巫者,怕是连一国之君都求之不得,谁料阴差阳错,竟然落在了他手中。
悄悄叹了口气,楚子苓捡起放在一旁的乌木簪,按住凤喙,倒旋了两圈,簪上装潢用的凤首便悄悄弹开,只见簪内金芒闪动,九根是非不一,有尖有圆的金针,展露面前。这簪中有机括,藏的恰是“古九针”,乃古时医家必备之物。早在《内经》里,便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尺寸和针对的病症,可惜古针法失传,当代针具又种类庞大,服从齐备,更没多少人重视这古九针了。
小女人偏头思考了一下,恍然大悟似得笑了出来,收回了一个简朴的音节。楚子苓当然听不懂这个词的意义,只能艰巨的仿照了一遍。被她的发音逗乐了,那妹子咯咯一串笑,摆了摆手,俄然扔了布巾,掀帘跳下车去。
像是没推测她俄然开口,对方吓了一跳,圆圆的眼睛眨巴了好几下,拍了拍胸脯,叽里咕噜说了一串。
石淳也不听她辩白,只是问:“她得了簪子,可有反应?”
那女孩眨了眨眼,看了看手中的芦苇,反手指着本身:“蒹、葭?”
石淳长叹一声:“看来此姝来源不凡啊。”
从堆积如山的口袋里,楚子苓翻出了干姜、大枣和一袋黄褐色的盐巴,还不测的找到了些干艾草。在没有其他药材的环境下,有这些总算聊胜于无吧。
听到这话,石淳立即转头,冲伯弥问道:“那簪子,但是当初她带在身上的?”
想明白此中枢纽,石淳面上暴露笑容:“既然是救人,便任她去吧。派几个聪明的婢子好生服侍,如有所需,尽可答允。衣袍、吃食也捡好的送去。”
回到车上,她敏捷的用水化开了盐块,先用盐水洗濯过伤口,随后扎针止血,又用盐灸腹间神阙穴,温阳回脉。那人固然仍旧未醒,但是血气缓缓复苏,昏倒估计只是脱力而至。她也看到了内里各处的狼尸,仅凭一人,杀了那么多狼还能活下来,生命力实在没话说。现在缺医少药,也只能靠患者的生命力了。
还没等他说完,石淳眉头一皱:“金针?哪来的针?”
面对浑身是血,靠近□□的男性患者,那妹子既不惊骇也不害臊,反而双眼亮晶晶的,擦的兴趣勃勃。见她这幅不怕生的模样,楚子苓忍不住问道:“你叫甚么?”
“芦苇?”楚子苓讶异的接过那根细颀长长的草秆,有些摸不着脑筋。这不是芦苇吗?就算还没长穗,她也能认出来。
把芦苇递回了对方手中,她轻声反复了一遍:“蒹葭。”
手指悄悄拂过闪着星芒的针柄,楚子苓合上了簪头,洁净利落的盘起长发,把那乌色簪子插在了发髻中。
“蒹葭,蒹葭……”女孩反复了两遍这个名字,高兴的笑了起来,仿佛对这个新名字对劲之至。那能暴露八颗牙的明朗笑容,也让楚子苓心头的阴霾散去很多。她名字里的“子苓”,也是种药材。但是即便找出“子苓”,能有人认的出吗?她又要如何向旁人解释,本身名字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