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应龙站了起来,满脸通红,回到列班坐下。
这些事情,只能退朝今后和天子谏言了。
宋慈迷惑不解,跟着奏道。
“陛下,参知政事兼工部尚书胡榘,修建军火所贪墨木料、砖石、力费 23万贯。加上修建太庙贪墨的 19万贯,自兴庆元年实施反贪律法以来,胡榘共贪墨 60余万贯之巨,账目清楚,罪过确实。牵涉的工部官员、户部官员均已招认。特奏报陛下!”
忠烈祠?西北边疆?
看到宋慈走了出来,大殿上的很多官员都是神采发白,内心发虚,恐怕宋慈嘴里,吐出和他们相干的话来。
薛极察言观色,再次肃拜而道。
四川一年的赋税总值不过一亿缗,光是这两路官员的贪墨所得,就靠近了一成。
“陛下圣明!”
“谨遵陛下教诲!”
赵竑看着满殿群臣,冷眼而观。
提及来,他和赵竑这个弟子之间,仿佛已经有了一层隔阂,相敬如宾,亲热感全无。
大理寺卿徐暄跟着走了出来,肃拜奏道。
赵竑悄悄点了点头,看向了殿中众臣。
殿中众臣一起肃拜而道,邹应龙、真德秀和众臣一起施礼。
大宋兴庆二年,暮春四月,皇城,垂拱殿。
看他的模样,仿佛是慎重考虑过。
赵竑心寒至极,神采丢脸,声音也冷厉了起来。
天子这不是要善心大发,赦免了胡奎吧?
两个奏本呈了上来,赵竑细心旁观,眉头微微一皱。
“诸卿,都退回列班吧。”
官员们丑态百出、罪过触目惊心,这个时候谁敢上奏,恐怕会被大怒的天子重点对待,一查到底。
赵竑冷冷而道,殿中的很多官员心惊肉跳,有些人不知不觉脸红了起来。
董宋臣尖细的声声响起,邹应龙走出列班,上前几步,跪倒在地。
大宋以文制武,以儒立国,武将势大必遭打压,这已是大宋立国之策。天子如此穷兵黩武,就不怕武夫放肆、重蹈五代军阀盘据之复辙吗?
赵竑寒气森森,群臣一起肃拜而言。
一旦东窗事发,胡榘满门都会被弃如敝履。落井下石,这也是国人的一大特性。让胡榘的后辈能够放心长大,也算是仁政,中汉文明的一部分。
“陛下,我朝以儒立国,武功大兴,乃是祖宗之法。陛下创办讲武堂,编练新军,又让武夫掌兵,已是分歧我朝规制。如果再建忠烈祠,武夫只会更加放肆,如果兵强马壮,恐怕会变成大祸!陛下三思!”
赵竑肝火攻心,满脸乌青。
“本日有一事,朕要与众位卿家商讨一下。一是朕筹算在西北边疆修建一座忠烈祠,来祭奠我大宋为国捐躯的豪杰。”
朝廷本日朝会,是为兴庆二年科举殿试一事,满大殿都是身着朱紫绿色的官员,大家都是主动。
“臣谨遵陛下教诲!”
“陛下,建忠烈祠一事,臣觉得可行。”
“诸卿,国度科举取士,在于为国遴选人才。鉴于以往殿试之掉队士为官,良莠不齐,为政多有疏漏,此次朕议让新科进士在六部六卿、及各路衙门实际半年,然后依才气特长安排官职,诸位卿家觉得可否?”
“臣附议本相公,请陛下三思!”
“陛下圣明!”
“陛下,薛极、宣缯乃是误国之议,请陛下不要采取。请殿下不要制作忠烈祠,以免失了天下民气!”
“邹应龙,平身吧。国度百废待兴,你我君臣一心,一起为大宋百姓好好做事吧。”
“陛下,臣附议薛相和魏侍郎。现在鞑靼虎视眈眈,我大宋边军孱羸,制作忠烈祠,可激起将士忠君爱国之心,乃是良策。臣附和陛下此举。”
“魏卿,你是兵部侍郎,朕想听听你的观点。”
赵竑拿起了桌上的纸张,看了看这才持续说道:
魏了翁硬着头皮说了出来,心头反而轻松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