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长官:卫立煌、蒋鼎文
司令长官:蒋鼎文
司令长官:蒋介石(兼)
司令长官:薛岳
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张发奎,副司令长官夏威、邓龙光作战地区:粤桂鸿沟
第一战区:
第24个人军司令官顾祝同(兼),下辖:第57军军长缪溦流
第六战区:
副司令长官:顾祝同(1937.8-12)
暂编马队第1师(直属)
中国驻印军副司令长官:郑洞国
第1战区:1第一个第1战区于1937年8月建立。1937年8月20日,司令长官蒋介石(名中正,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职兼)。1937年10月25日,任命程潜(字颂云)继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任命鹿钟麟(字瑞伯)为副司令长官。下辖第1、第2、第14个人军,马队第4军等军队。1938年2月20日任命宋哲元为副司令长官。1938年3月9日任命刘峙(字经扶)为副司令长官。1938年所辖军队为3个个人军、1个军团,9个军,2个师,1个旅。1938年该战区于豫鲁皖地区之作战后撤消。2第二个第1战区于1939年初组建,司令长官卫立煌(字俊如,1939年1月9日任命),副司令长官孙连仲(字仿鲁,1939年1月9日任命)、冯钦哉(1939年10月21日任命),下辖第2、第3个人军,第76军、新5军等12个步兵师又1个步兵旅和1个马队旅。1940年孙连仲调走,此时下辖3个个人军,3个军,1个师,2个旅。1942年1月,蒋介石因思疑卫立煌帮助八路军,有亲共怀疑,将卫他调,任命其亲信蒋鼎文(字铭三,1月12日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1942年1月14日,汤恩伯(名克勤)升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2年3月30日,第5个人军总司令曾万钟(字鼎铭)升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因豫中会战得胜,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被迫引咎辞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受罢免处罚,1944年7月6日,陈诚(字辞修)被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同日,胡宗南(字寿山)由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因作战不力受罢免留任处罚)调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1月12日,胡宗南代理第1战区司令长官职,7月13日实任。副司令长官有:汤恩伯(名克勤)、曾万钟(别名光鼎)、郭寄峤(别名光鼎,由本战区参谋长升任)孙蔚如(原名树棠、字蔚如)、裴昌会(字同野,1945年6月26日由第4个人军副总司令职升任)、范汉杰(1945年7月20日由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参谋长职升任)、石敬亭(字筱珊、1945年8月8日任命)。1946年时的第1战区主官有:司令长官胡宗南,副司令长官裴昌会、范汉杰、刘茂恩(字书霖,由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改任)。1947年,第1战区改称西安绥靖公署
副司令长官:余汉谋、夏威
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杨爱源、朱德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作战地区:绥远、宁夏、甘肃、青海、陕西
第3个人军司令官于学忠,下辖:第51军军善于学忠(兼),第12军军长孙桐萱,第55军军长曹福休,第56军军长谷良民
第21军团军团长邓宝珊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作战地区:山陕方面
第四战区
主任:陈仪
司令长官:蒋介石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下辖:第3军军长曾万钟,第9军军长郭寄峤,第14军军长李默庵,第93军军长刘堪,第15军军长刘茂恩,第17军军长高桂滋,第19军军长王靖国,第47军军长李家钰,第61军军长陈长捷,第14军团军团长冯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