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怡从裁缝店出来时已将牛嫂的衣服脱下,换上新买的紫黑襦衫,配上青色长裙,腰间束上围腰,鞋子也换了红色厚底麻布鞋,这般打扮起来成熟几分,在这青山镇算是中规中矩的打扮。
那裁缝店的老板娘见蓝怡带孩子不便利,还非常风雅的给了她一块藏青色布头做承担皮,趁便将那串好的一百枚铜钱连同衣服、蓝怡的小包裹一块包了出来。
蓝怡请掌柜的给她十五个一两的碎银角,然后谨慎的收在怀里走出当铺,她现在感觉有些不当。
路边有一名妇人在卖妇人的饰品,蓝怡又便畴昔选了一根不打眼的雕花木簪和一对小耳环,共十八文。街上来玩的妇人凡是穿着尚可的,头上除了钗环外都戴着真花,以牡丹、芍药为多,她们穿紫服簪白花,穿鹅黄服簪紫花,穿红服簪黄花,非常讲究。但蓝怡还赏识不了这等美,也没插手到这等带花的行列中去的设法,买只木簪也算能过眼了。
“才十两么?”蓝怡昂首看了掌柜的一眼,学工商办理的她这点眼色还是有的,声音虽不高,但果断地说道,“我这金饰虽格式旧了些,但也值上十五两的。”
从这裁缝店内吊挂的服饰能够看出大周朝的打扮,不管在格式还是色彩上都分歧于蓝怡在电视上见到的汉装或唐装。上身穿的襦、袄都较短小,腰身和袖口比较宽松,上衣色彩均平淡,有淡绿、粉紫、银灰、葱白等色彩相间,而裙子的色彩凡是比上衣素净,有青、碧、绿、蓝白及杏黄等,多数服饰都会在腰间搭配一条束带,被称作“围腰”,色彩多为鹅黄,那店家把这称为“腰上黄”。这等平淡色彩的襦裙配上一条鹅黄的围腰,色彩不似唐朝的打扮那般素净,搭配非常调和,更出朴素净雅之气。
本身虽说在避祸,但是要住店用饭的,老是一副落魄农妇打扮也分歧适,这般平常装束不会引发别人的重视但也不会让人瞧不起,恰是合适的。
蓝怡点头称是,并假装很踌躇的从怀里取出簪子和一副耳环,放到了掌柜面前。那位掌柜用棉布手帕拿起来细心检察,并掂掂分量,对着阳光看了看耳环上的宝石,大抵有了判定后问道:“这些是要死当还是活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