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细心回想,记起之前去江浙、云南村落玩耍,看到的那种陈腐的翻车,靠着水本身的力量让翻车运转,把水通过水槽运到高处灌溉地盘。她在《大周地志》上读到,前朝也就是唐朝曾让轮匠大量制造翻车分给郑白渠两岸的群众用来浇注水田,而大周也有很多地区已经开端利用翻车或者叫做筒车来灌溉,“其巧百倍于常”。
“花溪水流速慢,落差小,翻车不能靠水利,得靠人力和畜力鞭策。”蓝怡转动动手里的碳笔,风俗性地用笔轻碰额头。碳笔是用布头裹了碳条制成,碳条是她烧火做饭时特地烧制的,比羊毫更便利她写写画画。
“垂教员的,这翻车是你记起来的?”蓝怡磕到脑筋失忆,现在能画出如许的东西来,是不是她想起来了?
蓝怡申明来意,将图纸给二叔看,解释翻车的好处和用法。二叔家有十亩的山地,这翻车如果能用起来,天然能增很多产量。
随后,赵里正扣问蓝怡与梅县米夫人的亲戚干系,蓝怡便简朴地说她与米夫人一见仍旧,认了姐妹。
“宇儿的恤养银子,一年只一百文。衙门恩奖你的善举,特许了你若再采办地步,可免十亩以内田产十年的田租。”
画好以后,蓝怡洗去手上和额头的玄色碳痕,待两个孩子睡醒后,她带着孩子到麦场上找王二叔,王二叔这两日在麦场照看正在暴晒脱水的麦子。这翻车的事情她不筹算再直接去找赵里正,交由二叔来做更加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