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詹道:“上天眷顾有福之人,臣以为重耳有三福,遇祸去国而能举止恰当,悠长窘困而无不对。此一福也。晋献私有子九人,大多死于非命,除现国君外,只要重耳一人活着,重耳历经磨难,必有后福,这是第二福。
但郑文公是铁了心不肯欢迎重耳,他最后的来由竟然是如许的:“依你说,那我们都要礼遇各国的公子哥了,这些年从诸侯国中逃出的公子又不止重耳一人,我们郑都城要一一欢迎,那还得按礼节规格,多华侈啊。算了,随他去吧。”
叔詹仍旧是苦口婆心肠劝道:“晋国和郑国向来是同道加兄弟的干系啊,我们的先君武公与晋国先君文侯戮力一心,帮手周王室,功德无量。先王周平王曾经带着感激之情慰劳他们,还赐赉盟约,鼓励他们说郑、晋世世代代都要友爱。现在晋国有难,公子重耳极有贤名,此时不帮,那不是摒弃了先王先祖的教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