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秋一职,职责极重,可掌宫中诸事件,他之特别,便在于唯有皇后宫中方设大长秋。
殿中宫人皆觉得,大长秋一职,授予孙泰,乃是顺理成章之事。陛下无后,皇夫便是中宫,孙泰原是先皇后的人,身上又有从三品衔,给低了倒显得决计压抑,大长秋一职最为适合。
她想到的,濮阳自也想到,她垂下眼眸,不悦道:“还不知汉王要如何。”她本就没想杀汉王,只是眼下不但杀不得,还得供着他,以示她胸怀开阔。
“行了。”濮阳哪有工夫听他哭诉,最多一刻,大臣们必会入宫来奏禀此事,她也要与群臣商讨如何应对。
事关严峻,一日必定是议不出来的。
造反岂是一朝一夕之事,总得三五年来筹办。交友强援,预备粮草,扶养兵士,还要压服跟随他的幕僚,制定行军线路,一应事件,皆需时候来做。卫秀瞥了眼案上摊着的文书,看到上面十万雄师四字,眉头便是一皱。
仲大将军之事,她曾问过王老丞相,也详细查过他平生。白日听闻李寿反,她想到头一件事,竟是大将军暮年做过梁州刺史。她不免又想起仲公遇害一事,当时,阿秀该当也是在场的。
卫秀低头看了看她,笑着摇了点头。
她久未出声,濮阳已有些慌了,她唇角的笑意显得勉强起来,那如水般和顺的眸子逐步暗淡。卫秀看着她,看着她与她对视的眼眸渐渐转开,看着她的笑意由勉强到有力,看着她生硬的双肩落寞松弛。
造反的是梁州刺史李寿,他家本就是梁州豪族,在本地运营日久,他调任刺史以后,更是如鱼得水,号令起一股不小的权势来。李寿自不会说是他本身想做天子,他借了汉王这张皋比,宣称当明天子得国不正,他要保扶汉王,帮手他夺回皇位。
卫秀闻此,便知濮阳有所筹算,顺着她问道:“陛下觉得,何职可安设?”
卫秀一看,便知此人不简朴。
濮阳转头看去,便见卫秀也望着她,她未诘问,那目光却非常体贴,濮阳的心像被揪了一下。卫秀昏倒之时,她令周太医看过她的双腿,周太医诊断,她膝上的经脉断了,自膝盖往下是毫无知觉的。
汉王便哭哭啼啼地退出去了。
如此,卫秀便极是闲散,一来二去,倒与周太医切磋起医术来。
卫秀闻声,转头过来,正欲顺势呈说不当,却被濮阳截断了。濮阳笑问道:“为便于他在殿中管束宫人,与他一职衔如何?”
汉王便是这时来的。
濮阳坐到她身边,将头伏在她膝上,乌黑的发丝便散落了下来,和婉而温婉。卫秀低头看着她,抬手重抚她的颈后,柔声问道:“但是商定不下来?”
濮阳摇了点头,她悄悄抚摩卫秀的膝盖,隔着一层锦缎,仿佛能感遭到她膝上的温度。
卫秀望向濮阳,见她强作平静,身材却绷得直直的,清楚是严峻的模样。卫秀在心中微微叹了口气,如此周回委宛,她若肯应下自是好,若不承诺,想来七娘必也备好了圆场的说辞。
十万雄师,听着可骇,实则也只在方寸之地罢了。眼下最要紧的便是当即派兵去剿,不能让李寿攻占了城池,又扩放逐力。
濮阳垂首望着身前,她清算了表情,竭力堆出一个天然的笑容,欲将早已备下的说辞讲出,以免卫秀难堪,便听得卫秀语气暖和道:“大长秋一职,恰是合宜。”
濮阳一见她,肝火就消了大半,也许是因卫秀来了,她感觉有了依托,勃然之怒竟化作了委曲,让她急欲寻一人来诉说。
如此能人,该委以重担才是,调到她这,管一间宫室,未免过分大材小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