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莞从小就没有读书的兴趣,不过她天生算账快,对数字很敏感,行商于李莞而言,或许是一条好的前程。如果她能像表姑奶奶那样把买卖做大,就算不嫁人,手里有钱,将来做个潇萧洒洒,痛痛快快的老姑奶奶也很好嘛。
二老太爷李放则在翰林院为院士,管着大典编修事件,在宋策的父亲,翰林院首坐宋亦民宋大人部下为官好几载,厥后宋亦民卷入一桩案子,丢了官职,放逐西北,便是李放继任的翰林院首坐。
李家在大兴府很有根底,祖辈有人当过官,有人从过商,积财很多,有地步,庄园,出息还不错,算是本地权贵之家,而现在一代人,老太爷那一辈的兄弟里,就数老太爷李贤和二老太爷李放这两门最为对劲。李贤这房留在大兴,李放那一房则去了都城定居。
上一世她是嫁去宋家今后,才在都城开设店铺,对都城里街面的生长环境和贸易走势倒是体味,可现在她在大兴,此后也不成能再嫁给宋策,那样一来,就真得好好想想此后的路该如何走了。
**
“老爷真给女人拿钱了?”她对银杏问。
一向到现在,银杏还感觉很镇静,因为她们明天几近是完成了一项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当然了,这又是别的一种商行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