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十五年。
鲁长命脸上泛苦,故意再劝,但见这位太爷兴趣勃勃模样,又先按下,回道:“我在泰青山,借太爷之名,立‘陈门’。泰青十八岭山净水秀,是练武、怡情的好去处。”
与之比拟,当初与谭晋玄并称‘南陈北谭’的‘南朝陈’却不知去处。鲁长命以南朝陈传人自居,人称‘小南陈’,面对现在局势,面对来势汹汹的谭派十三太保,心中不免有压力。
“……”
但陈季川还是看出,在鲁长命提及父辈的时候,脸上有一丝迟滞。再想到方才鲁长命在棚中练习‘金刀换掌功’,竟然连他到来都没发觉,明显心中有事。
陈季川巴不得大燕武林中的妙手越多越好,越强越好。
陈季川以往熟谙的故交,如鲁雄、鲁荣,如杨庆,如谭晋玄,全都故去。乃至连更小一辈,比如鲁雄之子鲁子健,鲁荣之子鲁子康,也都在十多年前接踵老去。
这位陈太爷虽看着年青,但他晓得实在年事。并且对他们鲁家有泼天的大恩德,对他也有授艺之恩。
……
并且这一战谭派如果败了,人言‘南朝陈’名不虚传。如果胜了,也有人说‘南朝陈’毕竟九十四岁高龄,哪怕驻颜有术,可气血、体力不济,气力退步在所不免,谭派胜之不武。
鲁长命这才顺势起家,脸上镇静不减,恭敬道:“太爷返来,父亲、大伯、三叔必然欣喜,长命这就让人去告诉,早晨设席,给太爷拂尘洗尘。”
足以演一场乱世,换一个王朝。
可武人气力。
只是与北面谭派比拟,又差之甚远。陈门当中,堪与谭派十三太保相称的,独一门主鲁长命一人。其下‘三英五虎’,又是年青一辈,名头清脆,气力稀松,仅是碌碌之辈。与人才济济的谭派没法比。
陈季川见鲁长命恭敬有加,笑了笑,上前伸手虚扶。
“太爷――”
“谭派。”
“当今燕皇迷恋美色,不事朝政,使得朝局混乱,四方世道愈发不靖。”
从鲁长命来看,他被人称‘小南陈’,气力虽不如他,可在全部岭南,也并非一人无敌。与他气力相仿的,也有三五人。模糊强他一头的,也有人在。
仅在后山落脚。
“太爷在时,与北面‘散花腿’谭晋玄谭宗师,为当世公认的最强。太爷走后,谭宗师也沉寂好久,直到二十年前,初创‘谭派’,广收门徒,传授苦心孤诣创出的‘十路谭腿’,名震武林,今后妙手迭出,谭派成为北方武林第一大派。”
统领北方武林。
陈季川一听,这才清楚鲁长命为何心神不定。
才算安妥。
鲁长命每有猜疑,不顺心时,都会来此。想到陈太爷当初修行心无旁骛,便也收心。
陈季川当初毕竟跟谭晋玄齐名。
陈季川浑不在乎。
鲁长命一听,倒是一惊,忙道:“这谭派十三太保名头固然清脆,可论起来,只是谭晋玄谭宗师的徒孙。太爷多么身份多么辈分,何劳太爷脱手,长命自能对付。”
“说得有事理。”
鲁长命口中说着,亦是内心话。
“非论长命甚么年事,在太爷跟前永久是小辈。”
陈季川听了也感觉这话不假,想了想,道:“那不如如许,我的身份只要你晓得,干脆就不奉告外人,对外只称是陈季川先人,与你平辈。如许与十三太保比武,就没题目了。”
泰青山。
陈季川打遍岭南无敌手。过了这些年,一代新人换旧人,也不知这一辈的妙手是更强还是更弱。
看向鲁长命,陈季川道:“名声于我如浮云。能与妙手过招,求之不得。我这些日就在府中,等那十三太保到来,你派人来找我,正都雅看这些后起之辈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