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只见好菜各处、觥筹星叠,那老寺人咳咳几声:“宴开,贤人请诸客自享用,吹打~起舞~”
话语间,陇元镇看向这位瀛国使臣,他名为川崎备真,是衡武瀛皇的近臣,作为万国来朝特使参与宴会。
一段顿挫顿挫的鼓点,从二层乐器班子响起,震得人耳膜嘭嘭跳动,在这股踏歌鼓点中,舞台四周开端呈现青烟,随后烟雾越来越浓烈,终究淹没舞台和四周雕栏,构成云层之态。
这类形象,普通是瀛国的公家士大夫打扮,大抵是出身公卿贵族。
见他起家玄帝解释道:“此舞名为《芙蓉洛神》,乃是南北朝时魏帝所做诗文,被我朝给改编成了踏歌。”
等烟雾满盈出去时,自顶部富丽藻井扫下一柱落霞黄灯光,金光撒到雾气上,随即如同颜料入水氤氲进雾气,惹得四周金雾满盈如朝日初升,共同朱漆红柱、金碧光辉的正殿,一刹时就把看客从人间殿宇拉入九重天阙!
提及来,自从元明女帝迁都平城京今后,东海瀛国就一向调派华使、沙弥和留学墨客进入长安,学习大端的文明、艺术、美术、工艺、轨制、册本、以此繁华海内文明,在学习大端文明的趋势下,开端大面积造寺造像,修建越来越都丽堂皇、富丽多彩,贵族衣服与大端的服饰已经极其靠近。
冰肌玉肤外可见团斑纹半臂,下身穿戴宽松的胭脂红灯笼,腰间吊挂宫绦银铃、脖颈带着玛瑙璎珞,臂弯间,墨青色披帛绞缠在臂钏上,玉指有珠串手链,那双手各自绑着弓足花灯,行动娉婷婀娜舞动,折腰断袖之态美轮美奂,仿佛神妃仙子,这些跳舞极赋动感,再加上旖旎灯光,更衬得中殿如瑶池仙台,叫人迷了眼睛。
踏歌,发源于汉朝,是青年女子趁着踏青时,在河边边唱边跳选夫婿的跳舞,厥后到魏晋期间生长成宫廷歌舞,以折腰断袖、雅韵顿挫著称,只是,跟着南北朝时五胡乱华,秦汉跳舞多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