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侍郎转头将霍青棠带过来,道:“一会儿再说,领两个丫头去歇息。”
史侍郎则将松鼠鳜鱼推到范锡夕身前,道:“鱼不错,都尝尝。”范锡夕喏喏,闵梦余又道:“大人,那虾仁你爱吃吗?不爱吃的话别华侈了,下官爱吃。”
那师爷又端了一盘小方糕和一盘风雅糕上来,何枯独自把那八块小方糕全数吃了,那风雅糕他还是一口都没动。师爷和范锡夕互换了一个眼色,那师爷道:“方才厨房说菜都好了,不如上菜吧。”何枯拍鼓掌,一双短粗的手被他拍得啪啪响,他笑道:“可有虫草甫里鸭?”
霍水仙茫然活在本身的天下里,他困苦不堪,整天被上峰的狡猾和部属的疲怠耗尽了心力,再加上他信息不畅达,现在竟连守备大人家里的寡母住在那边都不晓得,更遑论宋一清用心坦白不报了。
临清向来资金不算余裕,朝廷多有补助,这寺人竟然还特地南下采办木料,且不说此举耗时耗力,就是再将木料运归去也是及其费钱的。
姑苏同知,闵梦余,永乐二十一年进士,出自青州闵家。朝中另有一名官员同出自青州闵家,户部尚书闵肇尔。闵梦余的父亲恰是闵肇的幼弟,闵肇便是闵梦余的远亲大伯。
母亲品性高洁,宋一清却孤注一掷攀附寺人,而后母子分裂,这段典故留都吏部中的官员没有一个不晓得的,现在宋一清的老母亲去世,宋一清本该回籍丁忧三年,霍水仙与他同事多年,也该为其亡母上一炷香才对。
那小厮接了信,又道:“大人叮咛了,他本日定要返来得晚,大女人不必等他了,早些歇息便是。”
史侍郎在扬州城待了三日,三今后,霍青棠带着璎珞与史侍郎一道登上了去姑苏府的马车。霍水仙带着张氏与霍蝶起一道送他们出门,霍水仙拿了个小匣子给霍青棠,匣子里是二十张十两的银票,霍青棠伸手接下了。张氏昨日也来过一趟,给了她一张五十两的银票,霍青棠微微一笑,这伉俪二人不知是不是说好的,凑齐了是个二百五。
何枯说着说着竟笑了起来,范锡夕在一旁听得变了神采,史侍郎面不改色吃下了这块蟹黄烧卖。姑苏同知递上来一杯茶,说了一句:“吃不下的就不要勉强,凡事要量力而行,吃撑了难受的也是本身,不是旁人。”
史侍郎嘴唇紧抿,何枯就是宋一清的背景,宋一清不守母孝,这何寺人不知又瞧上了姑苏府的哪快肥地,邱荆刚走,他的爪子就伸过来了。史侍郎噤声不语,史顺又道:“是范大人多说了一句,临清本年木料不敷,他是过来收木料的。”
霍青棠眼泪含在眼眶里,她撇过甚去,不肯让眼泪掉下来。张氏上前将蝶起拉下来,霍水仙上前一步,想要说点儿甚么,霍青棠回身便道:“璎珞,日头大了,我们还是上车吧。”霍水仙扬起的手还逗留在半空中,璎珞咬着嘴唇看了霍水仙一眼,还是跟着霍青棠上了马车。
请柬上写着以姑苏知府范锡夕为首的众姑苏府官僚,史侍郎看向史顺,这帖子并无特别,无需如此严峻,史顺靠近一步,低声道:“此次同来的另有采买寺人何枯。”
范锡夕的确想上去堵了这位的嘴,这位常日里口无遮拦也就罢了,这个时候还要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是想把大师都拉下水才肯罢休。史侍郎笑看了闵梦余一眼,此人又低眉扎眼地退到一旁去了。
何枯将鸭架子拆散的骨头又重新拼集起来,慢悠悠道:“本监还是只吃肉的,如果碰到了那吃肉又吞骨头的,才算是真难缠!”
霍水仙目光逗留在女儿身上,霍青棠却低头去抱跟在她腿边的霍蝶起,蝶起趴在自家姐姐的肩上,软软问道:“大姐姐,你甚么时候能返来,你要出去七日还是一旬,蝶起一旬后是不是就能见到大姐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