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一通吹嘘,俞成龙兴趣却一向不高,这又是如何回事呢?
两人的经历有很多类似之处,他们都是军户出身,都是抗倭名将,在抗倭的战役中功劳也不相高低,要论起本领来,俞大猷的确比戚继光强。
想到这里,他举起酒杯,朗声道:“来,我再敬大师一杯。”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碰到了张斌。
论文,俞大猷插手过科举,并且获得了秀才功名,戚继光却向来没插手过科举。
这下轮到张斌愣住了,八字还没一撇呢,甚么戚家半子!
俞成龙这个莫名其妙啊,本身人?我不熟谙你啊!
为了犒劳他们,张斌让膳堂炒了几个特长菜,又命人去内里酒楼订了几个特性菜,还打来几斤好酒。
宦途顺利,才气又强,做出的功劳天然就大,以是,戚继光打完倭寇打蒙元,南征北战,威震大明,而俞大猷平生就止步于对倭寇的战役中,这或许就是戚继光名誉弘远于俞大猷的启事。
以是,非论文武,俞大猷都要略胜一筹。
他想了想,猎奇的问道:“你是不是去过布政使司衙门了?”
在传统看法中,龙要比虎凶悍的多,也就是说,在当时东南本地的布衣百姓眼里俞大猷要比戚继光强的多,但是,为甚么厥后,世人只记得戚继光,而鲜有提及俞大猷呢?
戚继光就不一样了,他做人很油滑,不但与同僚和下属相处和谐,还交友当时的文坛巨擘王世贞等人,乃至还通过各种手腕获得了张居正的赏识,在官途上可谓平步青云,四十一岁便升为右都督,到四十七岁更是达到武将的顶峰,升任左都督,进封太子少保。
但是,俞大猷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做人过于朴重,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不通情面油滑。
几杯酒下肚,氛围逐步热烈,大师都是武将出身,议论的大多是兵法、战阵、武技等话题,说到武技,世人公推俞成龙,乃至连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都甘拜下风,因为他们暗里里比试过了,曹文诏和曹变蛟是要比戚家兄弟强一点,但是,据戚家兄弟说,俞成龙一个能打他们三个!
张斌也没有体例,他部下现在是武将扎堆,文臣却一个都没有,只能先让这些武将辛苦一下了。
世人闻言,赶紧停下吹嘘一齐举杯,和张斌碰了一杯,趁着大师喝酒吃菜的机遇,张斌不失时机的问道:”成龙,你来找我,是有甚么事吧?“
才一千多石粮食,竟然要一个月时候,这帮人,干甚么吃的!
张斌莫名其妙道:“他八百里加急传的是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