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关城门之前,他们荡舟到了水门。那边有官府的人守着,城里没甚么事时,衙役们几近只卖力收钱,货色收支城门要照数量收税。眼下江西空中尚算承平,朱高煦等人荡舟进城时,就只被收了钱,连查验也省了。
……城东这产业铺,两天前朱高煦便重视到了。杜千蕊既然没带钱返来,多数要当东西。朱高煦便先叫韦达到当铺里瞧瞧。
不想非常顺利,韦达返来便禀报,见到了一枚翠绿得空的玉镯子。
乌篷船便顺利地出了水门,往信河河面上划去。落日西下,最后的霞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分外标致。朱高煦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转头望着余干县城那边,只觉古城在落日下显得愈发暗淡。
“那倒也是。”朱高煦点点头。
朱高煦当即从怀里取出两锭十两重的金子来,放在木柜上,“如答应以么?”
朱高煦又道:“说来也巧了,我在京师见过一个乐伎,戴过一模一样的玉镯子,那乐伎姓杜。”
“客长好眼力。”掌柜的赞道。
“有,有的!”掌柜的很快便从柜子里拿了几条金项链出来。
朱高煦挑开草帘,指着内里的风景,看了掌柜一眼,“现在我们已经出城了。我弄开你嘴里的东西,别嚷嚷成么?”
朱高煦在马车里,先拿绳索将掌柜绑了个健壮,伸手在他的下巴上摸了一阵,用力一捏“咔嚓”一声,然后拿布团塞住嘴,又用布条勒住。
朱高煦道:“给我看看当票账目,我再买几样东西,代价你说了算。”
韦达赶着马车,沿着一条石板路来到河边。一艘乌篷船里的王斌也出来了,上来与韦达一起抬箱子上船,几小我冷静地干着活,完整不需求说话……此行一共四人,满是军中大将,连寺人郑和也是能带兵兵戈的人。
“这……”掌柜沉吟不已。他踌躇了一会儿,说道,“当镯子的不是甚么乐伎,实不相瞒,确是姓杜,我们都叫他老杜。”
郑和站在船头,放下双桨,痛快地取出一串铜钱递了上去。
“钞一千五百贯。”掌柜盯着那镯子道,接着又沉吟半晌,不动声色道,“若您没有钞,金银、铜钱亦可,只要一百贯。”
前后没有一点担搁,几小我重新跳上乌篷船,郑和顿时就荡舟分开了河边。朱高煦等人则将装人的箱子抬到船底,上面盖上木板,重新将装着景德镇瓷器的箱子放上去。
“我家是京师的。”朱高煦开口道。
就在这时,朱高煦俄然抬起手就是一拳,“砰”地打在掌柜的下巴上,顿时“喀”地一声收回骨头错位的响动。那掌柜闷哼一声,肥胖的身材便软软地往下倒,“扑通”歪倒在地。
掌柜的估计没想到他如此干脆利索,顿时喜笑容开,“能够,能够了!”
掌柜拿出了玉镯子,朱高煦伸手拈起来,细心看了一番。他便微微点头:“不错不错,甚么价?”
“靖难之役”的烽火远远没有涉及到江西,此时更没有汽车和工厂的喧哗,城里显得非常安好。
“唰!”王斌俄然从角落里拔出一把单刀来,掌柜的眼睛瞪得溜圆,“呜呜呜”地发作声音,不竭点头。
掌柜昂首看了他一眼,“瞧得出来,瞧得出来。”
“啪”地一鞭,前面的韦达便赶车走了。
朱高煦固然长年在北平,但从小是在京师长大的,说得一口非常流利的大明朝官话。韦达也会说官话,但带北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