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英轻叹一声,对倩倩道:“这类红参非常希少,普通人都不晓得,我店里只要这一支,已经摆了两年,向来就无人问津,却没想到竟然在明天被人买走了。”
马车缓缓在顾记藩货店后门停了下来,顾英已经规复了常态,她对倩倩笑道:“是跟我进店看一看,还是你直接回府?”
倩倩在一旁瞅着她,俄然她抿嘴笑道:“我还觉得你是不喜好孩子,以是才死活不肯嫁人,现在看来也不是这么回事啊!你给我说诚恳话,你干吗一向不肯嫁人?”
李维正回到府中已经很晚了,这段时候他非常繁忙,有千头万绪的事情等着他做,他已经是相国了,不再尽管军队的事情,六部的奏折都要先送到他那边,小事情便由他直接批准,而严峻的军国要务则由政事堂的几名重臣商讨,定下定见,然后交由五名中书舍人别离拟旨,称‘五花判事’,最后由他核定此中之一后再送进宫中让朱允炆批红,实际上圣旨已经拟好了,天子朱允炆只要一个同意权,但最后还要颠末门下审议,门下省通不过,中书省还得重拟圣旨,天子还得再次批准同意,直至门下省考核通过为止,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政治,向来就没有甚么君主独裁,一向到满清才完整被拔除。
“我看不是这个启事吧!前几天你去我们家用饭,如何听你表哥回家了,你就慌镇静张地要走,这是甚么原因呢?我倒不懂了。”
“东主稍等,我去问一问。”说着掌柜开门出去了。
朱棣俄然想到了甚么,不由嘲笑了一声,或许姚广孝的意义是把这个机遇留给宗子朱高炽吧!
第二百八十四章 红参案(一)
顾英鄙夷地哼了一声道:“你这死丫头,给你说多少遍了,如何就不信赖呢?我要操心这么大一个商行,天下各地这么多伴计另有他们的家人,有几万人都要仰仗着我用饭,你觉得我像你一样,整天闲着没事干吗?”
现在该如何办?
两人走进了藩货店,所谓藩货店,就是专卖入口物品的店铺,这里有来自撒马尔罕的宝石,有南洋诸国的香料,有日本的珍珠、玳瑁、折扇和漆器,另有来自高丽的药材、水晶等等,这些都是顾记商行在辽东时采办的宝贵物品,如果在朱元璋期间,买卖这些物品都是要被杀头的,固然建文帝即位后,刑法宽大了很多,但始终没有放开海货出境,直至几个月前,朝廷完整放开了海禁,这些物品终究能够公开买卖了。
这天上午,气候晴好,端五佳节将至,府东街上人潮如海,各个大店铺皆买卖火爆,店铺伴计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固然中间倩倩去辽东住了几年,但这并不影响她们的友情,此次李维正把百口接过都城,倩倩便经常来找顾英说话。
他渐渐走到窗前,凝睇着院子里的一株桃树,桃花早已经谢了,枝繁叶茂,他不由想到了本身,本身已经四十余岁了,但即位之路仍然遥不成及,莫非这一辈子就如许做一个孤单知名的藩王吗?
“你胡说甚么!我如何会等表哥,我是做买卖太忙……”
“死丫头,你笑甚么?” 顾英狠狠地掐了她一下。
姚广孝和吕思远都一样看出了大明迟早要变天,李维正的所作所为只能哄哄那些墨客文人,甚么规复唐制,十足都只不过是借口,减弱皇权,加强相权,不就是增加他李维正的权力吗?机遇到来之时,他或许又会鼓吹尧舜的禅让制了,把大明江山让给他李维正,那是就是大明变天之时,可到了当时,他朱棣还会有机遇吗?
夜色深沉,大名府的驿站内,燕王朱棣背动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两封来自北平的快信就放在桌子上,一封信是智囊姚广孝写来,只要简短的几句话,却窜改了全部天下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