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题:“善理财者,得其道而自裕焉。”
“回府尊的话,本朝初年,实施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以来,虽使岁入增加很多,但有些根赋性的状况却并未窜改。非另辟财路不得解。”
但接下去的内容,苏长青竟然是一口气读完了。读完以后,又辩思了一会,才转头大喊一声“酒来!”
“那你的外本内末,而后其财可聚也。指的是甚么?海贸吗?隆庆开海至今,已经四十余年了,为朝廷的岁入,并未见增加多少。”
第二题:子问公叔文子。
而下西洋的另一产品,朝贡贸易,对大明朝廷来讲,更是个亏钱的买卖。为了表现天朝上国的庄严和脸面,朝廷常常赏赐给这些朝拜的国度带来的财物的十倍乃至数十倍的回赏。
万历天子固然在宁波设了市泊司,但他们也仅仅把对倭国和琉球的朝贡贸易的支出上缴了内库,别的的收益,则被层层朋分,都揣到了小我的腰包里去了。
“时人之拟大夫皆过,贤人终究不信也。夫不言不笑不取,非情面也,而如贾之所称,则又过矣,夫子安得信之?且夫论人于春秋之世,或能够几廉静,而未能够语时中;能够邀世俗之虚称,而未能够逃贤人之藻鉴。……。”
……
万历初年,张居正大力推行一条鞭法,固然在短期里让朝廷的支出大增,但这已经达到了颠峰。因为这个税收轨制,是以可耕作的地盘多少计税的。但大明的边境,这么多年来并没有增加,可耕作地盘是个相对恒定的数字。
苏长青作为宁波知府,他属于支撑派。可他也一样存在猜疑,他看到了世家大族们通过海贸剥削了巨额财产,可如何把这些财产转化成国库的岁入,他却一筹莫展。
苏长青感觉,立意平平,倒也中规中矩。
在这一篇里,章旻青必定了人本性有私,在任何时候,私心都是存在的。公而忘私只是人们对官员们的期许,但在实际环境中,是做不到的。
苏长青对章旻青号召道。
“章旻青,你且上来。”
一旁服侍着的书吏听到这声大喊,竟是吓了一跳,仓猝劝止道。
这类设法,仿佛不该是一个读书人该有的,读书人讲究忠恕之道,这个章旻青如何就如此杀气腾腾?
趁着书吏去取酒的空档,苏长青本想让站在堂下的章旻青上来讲几句,但想想还是没开口,他埋头持续去看章旻青的第二篇文章。
“府尊,这里但是考场。”
孔子质疑人们对公叔文子近乎贤人般的廉洁的赞美,也不信赖公明贾的解释,就是基于对人道的观点。连络上一篇中,章旻青提到国度在聚财的时候,要考虑公私两利。苏长青感觉,这才是务实之论。
再看承题:“盖务本节用,生财之道也。”
“果能此道矣,国孰与不敷乎?且夫聚人曰财,非其国矣;理财曰义,财而不义,非其财矣。
苏长青又把卷头往前翻,看到这章旻青出身军籍,父亲也已经亡故,生前也不过是个副千户。严格提及来,这家世连将门也算不上。
考官们只要一看这份名单,对这个门生的家世学问,就已经在内心有了个表面。
苏长青本想说弥补国库要靠海贸,但他要考章旻青,就换成了另辟财路。
“谋食于外,重在取而不在予,当赋权于军,广拓国土,设官市于外,则大利归于朝廷矣。”
听苏长青这么一说,书吏明白过来,府尊这是读到好文章了。扭头看了眼站在堂下的章旻青,心道这少年人在文章里写了甚么?竟然让府尊如此失态。
苏长青的目光下认识的在桌上扫过,俄然瞥见章旻青的籍册是观海卫的龙山千户所,内心总算感到了豁然。这家伙出身军旅,甲士天然有开疆拓土觅封侯的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