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沈器成的驰驱联络之下,金海东路的海军船队已经两次收支清川江,并从介川铁矿顺利运出了两个批次的铁矿石了。
对于济尔哈朗的心机,以及济尔哈朗与多尔衮等人的打算,杨振当然无从得知。
到时候就算他真的故意坑本身一把,量他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了。
但是,只要接下来杨振的金海镇能够再次大胜他所惊骇的满清八旗军一回,给驻守镇江堡或者九连城一带的清虏以沉重的打击,那么不需求沈器远、沈器成兄弟再劝他,他就会主动倒向杨振这边了。
但是,汇集鸭绿江沿线的清虏八旗驻防环境,只能公开里刺探,这可就难多了。
这个柳林,固然在效力于杨振的题目上一向模棱两可,处在骑墙张望的状况之下,但是在履行江华岛密约的题目上,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除此以外,沈器成能够刺探到的略微详细一点的谍报,也就只要安然道上面各府城的首要官员姓名了。
再者说了,就算他在关头时候想要对本身倒霉,他的亲家沈器远那边已经有了背工,已经把他的亲儿子柳之蔓派到了本身的军中。
运送铁矿石的事情,还好说一些,毕竟有李朝君臣的江华岛密约存在,有其国王李倧和议当局洪领相的唆使在,又有李朝新任兵曹判书沈器远的面子在,在必然范围内能够公开停止,比较好办一点。
二来,就算一时走漏了风声,杨振不担忧平壤府的府尹或者义州府的府尹,会向清虏通风报信。
他们虽说当过八旗汉军上面的二鞑子,但是毕竟并非真鞑子,以是,他们底子没有打入盖州、海州、镇江堡等地刺探谍报的才气。
熊岳城以北直到海州城以西的辽东湾本地地区,由多尔衮兄弟的正白、镶白两旗人马卖力守御,出了任何事情,都由多尔衮和阿济格二人自大其责。
李朝的安然道下设两府两州以及多少郡县,此中的两府别离是平壤府与义州府,两州别离是定州与安州。
如果定州牧使,是降清派的官员,那么沈器成从介川往金海镇供应铁矿的行动,也迟早会传到镇江堡清虏军中。
这小我到现在之以是没有完整倒向金海镇,倒向杨振,或者倒向大明朝,是因为他长年领兵驻扎在平壤城,对鸭绿江对岸的所谓大清兵的惊骇心有点过于根深蒂固了。
他的罪名是私透明朝,而其死因是被清虏抓捕处斩。
最起码,恰是沈器成叫人跟从铁矿石船队送到旅顺口的安然道下首要官员名单,让杨振对介川铁矿供应题目放了心,没有再专门为了此事跑一趟平壤城。
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兄弟达成的商定,并不是甚么新的商定,而是老早之前他们就已经定下的计谋。
而他济尔哈朗这个统辖大局的定海大将军,既不去蹚辽东湾方向的浑水,也不会替多尔衮两兄弟背锅。
与此呼应的是,结合朝人兵马战船走黑水洋迂回金海镇火线的事情,则由济尔哈朗及其麾下人马卖力,多尔衮两兄弟的两白旗尽管吸引金海镇主力北上就好了。
而金海东路海军营的船队能够做到这一点,没有安然道兵马节度使兼平壤府尹柳林的点头默许,是不成能的。
杨振对这类人的心机很体味,以是他并不如何担忧柳林真的会对本身倒霉。
当然了,以现在金海东路海军营的气力来讲,一起从清川江口沿江打到安州城北的介川矿区,当然不是不成能。
同时,济尔哈朗也与多尔衮兄弟在各自戍守地区上做了明白的分别。
多尔衮与阿济格固然不会派出军队,跟他到镇江堡一起乘船向金海镇东海岸的大火线迂回,但是他们承诺会持续向熊岳城、许官堡等地增兵,并摆出再次攻占复州城的架式,以吸引金海镇的主力北上,然后给济尔哈朗的联军制造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