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天前朱琳渼便专门调集军官开会,夸大了《军纪条例》上规定的外务题目,并亲身指导军官们将被子叠成“豆腐块”。
提编就是从本地百姓中征收特别税,用以赡养本地军队。明末的农夫税赋本来就重,那里还能再接受更多剥削。
“三年就能回家了?”
宣教府的事情开端呈现效果了,朱琳渼心中暗自点头,不枉本身每月投给宣教府的三百多两银子。他信赖,跟着鼓吹不竭增加,言论会对朝廷对明军越来越无益,募兵不过是开胃菜罢了。
一样的一幕在龙南各村寨上演,关于史可法的新戏震惊了无数人的心。
龙卫营里,新兵登记造册的事情忙得几名军官满头大汗。
这时戏已唱完,王柯再次回到台上,大声宣读朱琳渼写的募兵布告:“……故募兵数千以御清虏……凡此次参军者,不入军籍,最短三年便可退伍回籍……饷银全数由朝廷播发,不取本地分毫。军饷上等兵每月三两五钱,一等兵三两,二等兵二两一钱,三等兵一两四钱。参军五年者,可分良田一亩半,十年者,可再分两亩……”
未几时,“杀建虏”,“为史大人报仇”之类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退役时候短,饷银又高,还能分地,家中没有长辈掣肘的年青人当下便朝里长家跑去。凡是募兵都是由里长卖力的。
“宣教大人,这不会是诓我们的吧?”
各营房里,别说将被子叠成“豆腐块”,叠了被子的都没几个。空中上也是渣滓乱丢,乃至脏衣服臭袜子扔得到处都是。
同一日,龙卫营纠察队也正式建立了。一共只要十二人,大半是由亲兵连的下级军官及士官担负的。
布告念完,村民立即炸了锅。
宣教府派出的十几路宣教带着他们的梨园子、平话匠在龙南各处凝集着民气民意。当天,就有各地里长将数百志愿参军的年青人送至龙卫营。
当台上的戏唱到江北四镇军阀坐拥几十万雄师却争相降清时,台下的目光中充满了气愤和鄙夷。
“不征提编?这我就放心了。”
但年青人的打动立即就被他们的长辈强压下来。
村民们听到这一句,眼睛刹时就红了。
一起查下来,连军官都没几个按《军纪条例》要求搞好外务的。算上余新和几个少尉军官,只要十六人勉强达到了朱琳渼的外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