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常武因着史可法的忠贞,曾经力抗北虏,汗青留名而恭敬他,遂派人将他庇护起来,因为圣旨不成违,将他一家礼送到东南亚任职。
遵循朝廷旨意,阮大铖起首造《逆党录》,把死的、生的东林党人士一一登记上去。
不过他更喜好当官,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天启初,由行人擢给事中,不久因居忧还里。阮大铖曾经列籍东林,为攀附龙弟子。同亲左光斗是东林在宪司的魁首人物,也是大铖倚以自重的朋友,他在打倒方从哲引入的非东林阁老史继偕等人的“斗争“中立下头功,是以名列东林骨干,在《东林点将录》中外号“没遮拦“。
不得不说,甚么样的人都有他的用处,用对了处所,能派上大用处。
明制,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相称于封建社会的纪委,专门管官员们的规律,长官为左、右都御史,其下就到左、右副都御史。
阮大铖阿谁恨哪,恨得牙齿格格响,但东林、复社势大,他只能强颜欢笑,寄情于戏曲中。
活人的话则惨的多,当官的被贬为布衣,和已经不在朝的,只要沾着边的,其九族都被放逐至悠远的东南亚!
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被扔进火里烧掉,将东林党的册本一并燃烧,列为禁书,在市道上不得售卖。
其他的东林党死人亦是如此,比如叶向高,做过大明首辅,成果被剥光猪了,统统名誉皆无。
可惜未能得逞,史可法一家人,都被护送分开,阮大铖清查下去,想看看何方人士这么大胆,但查着查着就查不下去了,庇护史可法一家的恰是东南谍报局。
他代表朝廷剥夺死者生前统统名誉!
崇祯八年(1635),农夫叛逆兵进入安徽。大铖避居南京,广召懦夫,当时复社中名流顾杲、杨廷枢、黄宗羲等仇恨其为人,作《留都防乱公揭》驱之,曰:“其恶更甚,其焰愈张,歌儿舞女充满后庭,广厦高轩晖映街衢,日与南北在案诸逆交通不断,打单多端。”
不过黄道周极有骨气,回绝了他的美意,但颜常武还是礼遇他,特别派人去庇护他的一家安然到达东南亚。
一朝失势,就把令来使!
比起其别人等被押运而走,报酬要好很多。
好好好,你们东林党说谁不可就不可,俺们不与你们争!
比及大铖至北京时,赵南星一伙人使之补工科。吏居第一,而工居最末。本来按资格递补应当轮到吏科的阮大铖。此时魏忠贤呈现了,他让阮大铖遂得偿心愿。但是,阮大铖的官没能做多久,东林的可骇压力就让他上任未及一月便弃官逃回故乡。今后大铖与东林分裂。
不过,热中名利的他并不甘心!
而赵南星、攀附龙、杨涟等一伙人因为与左光斗产生内哄,是以“以察典近,大铖不成用“,而筹办改用高的另一名弟子--同为东林闯将的魏大中。
更有甚者,阮大铖命令将该处改成一个养猪场,要让东林党遗臭万年!
名字极多,当中不乏大官,长长的名单中有顾宪成、邹元标、赵南星、李三才、叶向高、汪白话、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攀附龙、顾大章、黄尊素、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丁学乾、吴裕中等
现在就甚么都没有了,成为白板,就是布衣!
一入阉党,毕生水洗不清。
阮大铖,字集之,号圆海、石巢、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除当官外,还是戏曲名作家,当时阮大铖的诗词“传播演唱,与东嘉、中朗、汉卿、白、马并行”,又得“识者推许,谓……实得词家正宗嫡派”,阮家梨园更是冠绝当时,号称金陵第一;兼且其门庭若市,“南中当事多与游,……呜驺坐舆,偃蹇仍旧;士大夫缠绵,争寄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