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我家娘子长公主 > 第31章 朱允炆:苦一苦百姓吧!
只要削藩大业完成,他黄子澄就能仰仗这份功劳更进一步!
议事到前面已经变成了削藩,如何削去那位兵强马壮的燕王朱棣!
但他们方才议论的话语,很快就以密报的情势闪现在了朱允炆面前。
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翰林学士方孝孺三位“大才”尽在此处。
“臣素闻燕王偏疼次子朱高煦,试问诸位大人是燕王朱棣,会甘心就此交出朱高煦吗?”
议事到此结束。
他与暴昭私交不错,以是暴昭给他写了一封密信,让王钝这位辅政老臣进言,以防有“小人”从中作梗。
“大司农,但是为北平百姓缺粮一事忧心?”
“齐泰黄子澄年纪尚轻,行事孟浪也能够了解,倒是那方孝孺……”
规复井田制?
“不是,老夫是在为大明忧心!”
目睹王钝与黄子澄吵了起来,朱允炆顿时就感觉有些头疼。
张紞:“……”
“刑部大司寇暴大人已经亲赴北平,缉捕案犯朱高煦,倘若燕王谢断交出案犯朱高煦,那朝廷便可直接问罪燕王朱棣,趁机削平燕王府!”
走出乾清宫,吏部尚书张紞追了上来。
“齐卿家的意义是……”
其他如礼部尚书陈迪,户部尚书王钝,吏部尚书张紞,工部尚书郑赐,刑部尚书暴昭,则处于秀才朝廷的第二序列。
“他?”王钝嗤笑了一声,“你晓得我们这位翰林学士比来在做甚么吗?”
朱允炆高坐在龙椅上面。
“燕王朱棣谋逆期近,朝廷牵一发而动满身,朕岂能给燕逆抵挡的机遇?!”
当然,削藩还是得停止,毕竟这是利国利民的政策,不能因为碰到停滞就此间断!
“大司农噤声!”
其主政浙江长达十年,修水利,办教诲,减徭役,惩奸除弊,选贤任能,很有政声,入觐考成,被太祖爷亲口誉为“方岳之最”。
不过他紧接着诘问道:“倘若燕王交出结案犯朱高煦呢?”
太常寺卿黄子澄暮年伴读东宫,经常与朱允炆议论削藩之事,深知新帝朱允炆的削藩之心。
朱允炆神采阴沉,随即嗤笑了一声。
“特别是这个翰林学士方孝孺,他从江南重税一事中获得了‘灵感’,多次上奏要求在江南规复井田制,真是荒诞绝伦!”
齐泰眼中闪过道道精芒,“如果燕王朱棣真交出朱高煦,那就证明他当怀有异心,此人长于哑忍冬眠,且向来长于用兵,必须尽快削去!”
一名是太祖天子留下的老臣,一名是他的亲信重臣,并且二人都有理有据,这该如何是好?
王钝低声骂道:“新帝柔嫩寡断且倾慕浮名,想削一个燕王朱棣直接削去便是,何必如此费事,还要为燕王朱棣捐躯北平府的百姓!”
如果燕王朱棣拒不交出案犯朱高煦,那朝廷便能够趁机把他给削了,也就不消封闭北平府了。
这么一解释,世人也都听明白了。
王钝冷眼看着面前这一幕,心中竟没出处地生出了些许悲惨!
金陵帝都。
人家老诚恳实地把儿子交出来了,呼应朝廷号令,你如何还说人家怀有异心,还要尽快把人家削了呢?
“黄子澄你的确不当人子,北平府本就粮产不高,你让百姓如何度过这个寒冬,你还是小我吗……”
特别是新帝朱允炆,眼中闪过了一抹凛然杀机!
“再有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这三个佞臣幸臣祸国乱政,老夫只怕洪武爷留下的大好江山,会……”
太常寺卿虽好,但远不如六部尚书,这才是真正的顶级文臣,执掌中枢大权!
而建文改制的一系列新政内容,皆是出自他们三人之手。
“敢问大司农,一旦燕王起兵造反,朝廷又当如何?北平府关键出在燕王一人,将燕王定罪后,朝廷自会安抚处所百姓!”
“皇上,北平府因元末战乱涉及,至今未曾规复活产,眼瞅着寒冬到临,如果堵截北平粮草供应,那北平百姓只怕饿死者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