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我一个县令,你让我监国?! > 第一百三十七章钱还可以这么用?
想到这些,朱元璋再看方克俭的时候,眼神开端变了。
既要贪、又不侵害百姓的好处,这就是朱迪贪财的核心。
官员用官方的钱去青楼,另有功绩无过?
朱元璋不由得堕入了沉思,乃至有些自我思疑,莫非这一次他又想错了吗。
这一点朱元璋是附和的。
如方克俭所说,他们的花消,为福州带来了几百万两的投资银子。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将那些富商的钱盘活,还能够让福州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朱迪的这些主张,恰是一个处所官应有的策划。
朱元璋还会问起朱迪其他设法,这较着申明朱元璋将他说的那些都听出来了。并且还对朱迪的谈吐很感兴趣。
也恰是这个启事,让朱元璋问出了上面那句话。
这一套流程仿佛与真定县时有所分歧,但在贸易形式的构建上却更加成熟了。这让朱元璋想到了大明的贸易过程。
不过在方克俭的论述中,朱元璋也缕清了朱迪的行事逻辑。就是要借用别人的钱,将福州扶植起来,然后赚了钱再给那些贩子分红。
公私清楚,目光长远。
朱元璋叹了口气,想了想方克俭所言,内心的那股火气消逝了很多。
这是方克俭眼中的朱迪,若其真是如此,还真是足以窜改当初阿谁两袖清风的方克俭。
如此一来,朱迪为他们报销的那些开消,就不能算得上是贪污,最多是花消过分。
朱元璋猛地想起来,朱迪在真定县时候的那些财产。或许这就是朱迪一向剑走偏锋的启事。
听到方克俭的话,朱元璋又一次点头。固然这说法是建立在官员在青楼大肆花消的根本上,但分清公私才气厘清任务。
而后,处所和朝廷两个词在脑海中瓜代闪现,让朱元璋获得了一点灵感!
朱元璋一向以来都不是很正视贸易,对贸易也只是三十税一意义一下。在他看来农业才是大明的底子,贩子作为“士农工商”的最基层,是最不容称道的。
方克俭前面所说的这些内容,让朱元璋有些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