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罪该万死,请父皇赐长剑一柄,毒酒一杯,白绫一丈!”宁晔紧闭双眼,一副安闲赴死之相。
“文武百官讨厌儿臣,兄弟姊妹架空儿臣,父王也不肯定见到儿臣,就连宫中奴婢也不拿儿臣当一回事。”
标致,这话说得的确标致。
世人震惊万分,本觉得这个废料庶子会顺坡下驴,求圣上彀开一面,没想到这废料竟然上赶着求死?
武寰早已傻了眼,他为宁晔摆脱,宁晔不但不承情,还敢含沙射影,讽刺圣上二十年前兵变夺权?
宁晔猛地抬开端来,都这个时候了,另有人替本身说话?
众臣想让他死,但是孝帝成心让他活。
群臣仍在对宁晔口诛笔伐,孝帝还是一言不发。
眸子子一转,武寰瞥见跪在地上的宁晔,当即说道,“陛下,既然大皇子是此案的首要职员,不如听听大皇子的设法。”
就连孝帝也是满脸错愕,人家卫国公都开首了,你顺着人家的意义说话都不会?
孝帝怒极反笑:“前朝余党十不存一,剩下的几个漏网之鱼也掀不起甚么波澜,而朕稀有十万皇城禁军,一群乌合之众如何破得了朕的皇城?”
宁晔神采一正,“儿臣筹算集结前朝余党,建立一支虎军狼师,在炎狄入侵之际,趁虚杀入皇宫!”
孝帝成心放过宁晔,但提出建议的人,不能是天子本身。
孝帝双眼几近将近喷出肝火,如果宁晔不是他的儿子,他早已将宁晔大卸八块。
“非儿臣苦苦相逼,乃儿臣不得不反。”
“偌大的皇城,金碧光辉,但对儿臣来讲,如同人间炼狱。”
既摆脱了宁晔天命煞星的讹传,又洗脱了宁晔谋反欺君之罪,的确说到了孝帝的内心上。
宁晔当即向孝帝行膜拜之礼,随后痛定思痛道:“儿臣勾搭逆贼,知情不报,叛国卖君,犯下滔天罪过,唯有以死赔罪!”
而孝帝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让群臣来决定宁晔的存亡,这申明甚么,申明圣上在等一个说让宁晔活的人!
这还是阿谁庶子吗,这个向来任人拿捏的废料,本日怎的这般血性?
“好!好!好!”
“都是父皇教得好。”
“即便相国已死,也窜改不了儿臣的造反之心,若父皇不杀儿臣,那儿臣择日便夺权造反!”
“至于庙堂百官,皆是朕的亲信,他们凭甚么跟你一起反朕?”
不然还要他们这些臣子干甚么?
孝帝凝重地看向宁晔,他虽故意保下宁晔,但如果众臣唱反调,他也不好脱手。
百官震惊,举朝高低都让宁晔死,你卫国公是几个胆量,敢站出来为反贼讨情?
“至于钟邱谋逆一案,想必宁晔也是受奸人蒙蔽,未能及时禀报,这才让世人产生曲解。”
孝帝闻言,庄严的神采和缓了很多,“哦?爱卿观点独到,倒是勾起朕的猎奇心了。”
武寰持续说道,“臣觉得,北国大旱,乃天灾;炎狄将至,乃外乱。此皆与大皇子宁晔无直接关联。”
宁晔不由想起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夺权起家,称帝后以孝治天下,与孝帝如出一辙。
忠孝两道,孝帝已失其一,那就更不能让自家处于不尊不孝的言论当中。
“你个混账,既然晓得朕是你的父皇,你为何还要苦苦相逼?”
上套了,我这便宜老子终究上套了!
无他,都是夺权上位,论忠乃无稽之谈,那只能格外看重孝。
宁晔大义凛然,一副慷慨赴死的模样。
‘这个愚子,非要把朕逼到不忠不尊不孝的境地吗!’
机会终究成熟,宁晔长呼一口气,伤感道,“非父王对不起儿臣,乃儿臣对不起父皇!”
“儿臣没有胡说,句句都是肺腑之言,绝无半句谎话!”
血流五步,天下缟素。
“千错万错乃儿臣一人之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