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身为秦国的将领,霸占寿郢的功绩,足以包管在秦军中的职位。这个时候,仍然大包大揽,吃独食,不给其别人分润一点功绩,只怕会遭人嫉恨。
李洵五十岁摆布,精瘦的脸庞,一看就是水上的妙手。
“守江必守淮,淮水若失,大江则不成守。”
“蜀郡守冰曾主持修建湔堋,抚顺闽江,今后蜀郡无旱涝灾害,年年风调雨顺,粮食歉收浩繁,真正成为天府之国。以我看来,湔堋的功劳,不下于郑国渠。”
春秋战国期间,各国军队以金鼓旗号作为批示的号令东西,生长出一套旗语。水上作战,略不重视,战船之间就会拉开间隔,以旗语批示,更加便当。
循着鼓声的方向望去,只见江面的水汽散开后,暴露密密麻麻的战船身影。
李洵举起酒斛,一饮而尽,非常欢畅。
南宋能在江南苟安百多年,不是因为退到长江以南,而是因为守住了淮河。
郑国渠、都江堰,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跟着时候的流逝,郑国渠只剩下遗址,只要都江堰一向相沿到两千多年后。只要都江堰在那边,李冰的功绩,就能永久传播下去。
蒙恬举起酒斛,笑着说道:“我率军伐楚,没出缺粮之虞,还得感激李将军先祖兴建水利之功。”
蒙恬出言安抚有些不平气的屠雎,只是有些话,却不好劈面说出来。
李洵的祖上,乃是蜀郡守李冰。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湔堋,也就是后代称为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功绩甚大。只是湔堋位于蜀郡,阔别中原,名声不显,远远不及修成不到二十年的郑国渠。
秦军攻灭楚国,扫荡江东的残存楚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迟早的事。任嚣的心内里,更多的担忧,还是怕蜀地的楼船士来抢功绩,摘桃子,占便宜。
“军功,能够显耀于一时。造福黔黎之功,则能够传播万世。蜀郡守的功劳,当立祠记念,代代祭奠。”
“打出我军旗语,欢迎蜀地楼船士南下,互助我军攻楚・・・・・・”
蒙恬站在楼船的最顶处,见秦军的海军练习,进退有度,行动谙练,再没有初建水军时的陌生。
正说着的时候,长江上游的江面,俄然传来震天动地的战鼓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