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见岳飞父子被正法,大好的抗金情势白白丧失,本身又无能为力,便决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整天借酒消愁。暮年喜释、老,自号清冷居士。终究还是忧愤而死,卒于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
岳飞父子被捕下狱,秦桧把持朝政,无人敢言,但韩世忠不管这一套,他面见秦桧,劈面批评道:"岳飞父子何罪?为何将其关押?"秦桧答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斥道:"‘莫须有‘三字能服天下吗?"老友劝他,获咎秦桧今后难逃抨击,而韩世忠却说:"今吾为已而附合奸贼,身后岂不遭太祖铁杖?"
1134年(绍兴四年),韩世忠任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驻扎镇江。岳飞光复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六郡后,伪齐主刘豫派人向金讨援,金太宗完颜晟命元帅左监军完颜宗弼率军5万,与伪齐军结合,自淮阳(今江苏邳县西南)等地,兵分两路,南下攻宋。诡计先以马队下滁州(今属安徽),步兵克承州(今江苏高邮),而后渡江会攻临安(今浙江杭州)。玄月二十六日,金军攻楚州(今江苏淮安)。宋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军自承州退守镇江(今属江苏)。宋廷急遣工部侍郎魏良臣等赴金军乞和,并命韩世忠自镇江北上扬州,以阻金军渡江。十月初四,韩世忠率兵进驻扬州后,即命部将解元守承州,邀击金军步兵;自率马队至大仪镇(今江苏扬州西北)抵抗金马队。十二日,魏良臣路一行过扬州,韩世忠用心出示避敌守江的指令,佯作回师镇江姿势。待魏良臣走后,韩世忠当即率精骑驰往大仪镇,在一片池沼地区将兵马分为5阵,设伏20余处,筹办迎击金军。翌日,金将万夫长聂儿孛堇从魏良臣口中得知韩世忠退守镇江,遂命部将挞孛也等数百骑直趋扬州四周江口,进至大仪镇东。韩世忠亲率轻骑应战诱敌,将金军诱入伏击区,宋伏兵四起,金军猝不及防,弓刀无所施。韩世忠命精骑包抄合击,并命背嵬军各持长斧,上劈人胸,下砍马足,金军陷于泥塘当中,伤亡惨痛,金将挞孛也等200余人被俘,其他大部被歼。
3、典故轶事
5、汗青评价
5)大仪镇大捷
前殿的西侧立有一座牌坊。其横额分高低两段,上段写着"宋韩蕲王故里",下段写着"复兴佐命",横额两面不异。庙正面的石柱子上,刻有一副春联,上联是"规复中原志同诸葛",下联是"再扶宋室功迈汾阳"。在这里,把韩世忠比作三国期间六出祁山的诸葛亮和唐朝安定安史之乱的汾阳王郭子仪。石柱后背也刻有春联一副,上联是"东南半壁仗孤撑,至今江水滚滚如闻鼙鼓",下联是"西北一天祟血食,抚此山川郁郁隐护风雷"。这座牌坊,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联语为绥德知州凌树祟所书。
韩世忠身边兵未几,就在盐城一带汇集散卒,构造起几十人的军队,从海上来到常熟。约见张浚等人进兵到秀州,然后诈称休兵,不再进步。实际暗中作攻城的筹办。苗傅、刘正彦知韩世忠来攻,就俘虏韩世忠的老婆梁红玉作为人质。宰相朱胜非已冒充服从苗、刘,对他们说,与其逼韩世忠战,不若遣梁红玉去安抚韩世忠,只要韩世忠能降,大事可成矣!苗、刘公然让使者跟从梁红玉去见韩世忠。梁氏回到丈夫身边,使者到来后,韩世忠烧了圣旨,砍了使者,命令打击杭州。韩世忠在杭州北关击败叛军戍守军队,苗、刘惊惧,率二千主力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