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村之战胜利后,牛皋又带领乡兵,在鲁山邓家桥(位于鲁山县辛集乡邓寨)将金兵击溃。"
民族:汉族
12)艺术形象、文学形象
《西湖新志》卷九记录:"宋辅文侯牛皋墓,在剑门岭紫云洞南,新修。"
5)活捉杨幺
实在,在牛皋插手岳家军之前,二人就多有来往,并友情深厚。牛皋年善于岳飞,加上军功出色,因此颇得岳飞恭敬。自此,牛皋就一向担负岳家军的副帅,岳牛二人并肩作战,誊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金史。岳飞见到牛皋后非常欣喜,即命牛皋为唐、邓、襄、郢4州的安抚使,后又任牛皋为中部统领。
中文名:牛皋
牛皋墓图册牛皋原墓于1955年清理孤山墓葬时废,1983年重修,1987年重修。现墓位于杭州西湖栖霞岭剑门关紫云洞口,坐西朝东,成圆形拱顶,下条石围砌,上封土植草。直径3.5米,高1.8米。核心圈式短墙,依山傍道。墓前立"宋辅文侯牛皋之墓"碑,墓道前修建两柱一间石坊。墓碑及石坊为重修之物。
牛皋墓曾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在特别期间中被毁。
国籍:宋朝
关于牛皋之死,史料上是如许记录的:秦桧殛毙岳飞后,非常惊骇牛皋。绍兴十七年(1147年)三月初三,秦桧密令都统制田师中,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用毒酒将牛皋害死。牛皋临死前悲忿地说:"牛皋年61岁(虚岁),官至侍从,已经充足了,所恨的就是南北通和,使我不能马革裹尸而死,而死在屋檐下罢了!"
牛皋(1087年-1147年),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人,南宋抗金名将。牛皋出身农夫家庭,初为射士,简练武功,善于骑射。南宋初年堆积群众抗金。绍兴三年(1133年),插手岳家军、长胜军。牛皋利用双锏,乃金所制。后隶归岳飞,为其推许,对金作战中屡立军功。曾插手弹压杨幺叛逆。岳飞被害后,因始终反对宋金媾和,被秦桧害死。
牛皋是书中脾气较为光鲜饱满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最具抵挡认识,天真敬爱。卤莽不失智谋,暴躁不失诙谐。
牛皋身后,故乡报酬他建了一座衣冠冢,并为他树了碑,"石碑沟"就因这块石碑而得名。当时为了制止盗墓,造墓者并没有明白标出衣冠冢的详细位置,只是在衣冠冢的两侧较远的处所栽了两棵菩提树。遗憾的是,石碑厥后被拉走建桥,而两棵老菩提树也在上世纪50年代末被砍伐。
1、根基信息
10)人物评价
2)其他信息
因为在故乡构造的两次抗金战役有功,牛皋被晋升为西道招安使及蔡、唐、信军镇抚使。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统管江西、湖北军务,决定由襄汉进军中原,光复失地。牛皋奔赴临安(今浙江杭州)面见宋高宗赵构,力陈刘豫必败,中原可复。赵构将牛皋所部划归岳飞批示,牛皋插手岳家军。
绍兴十年(1140年),金人毁弃盟约,牛皋随岳飞进军中原,在岳飞的批示下,牛皋率部所向披靡,直抵黄河沿岸,在攻打许昌、汴京的多次战役中,出世入死,屡战屡胜,为光复中原失地立下了汗马功绩,因为功绩最大,被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批示使、成德军承宣使,枢密行府以牛皋办理统统事件。宣抚司罢废后,牛皋改成鄂州驻札御军左军统制,又升任真定府路马步军副统总管,转任宁国军承宣使、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