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谕使,专掌奉使宣谕朝廷旨意,事毕即离职。绍兴后以宣谕使卖力招安,或按察官吏,或节制军马,权柄渐重。
李清远执笔一挥而就,心中甚是对劲:“来来来,赵大人你给本使看看,这折子要寄到汴京去如何?”
周桂桐叹了口气:“唉,新来的这个抚谕使大人。说是要把那些私运者重新缉捕归案,还要治本官的罪。”
因而又一轮,刘都头带着衙役将奎县翻了天。
“李大人,此事现在就下结论过分仓促。不如李大人将此奏折先告诉各县,听听各县的定见。如果各县支撑李大人的折子,李大人再将奏折递上去不迟。”
因为奎县地理位置的特别性,宋蒙两国的百姓来往密切。乃至互有通婚的环境呈现,而现在朝廷规定凡事境内有嫁过来的蒙古女人或者倒插门半子,一概遣回蒙古。
实在客观公道的来讲,根基上统统民族都是仁慈的。只是被那些充满权力欲望的人把持今后,才变得暴戾残暴,乃至是丧失人道。
这在平常,不过是宋蒙百姓之间的一种买卖。以物易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厥后奎县遭到蒙古马队入侵,很多人不明白,朝廷为甚么命令俄然制止这类以物易物的买卖。
奎县,县令周桂桐神采丢脸至极,他手里拿着一张手札忿忿的拍在了桌子上。
现在的李清远就是这幅德行,他来到清河府仿佛感受本身就成了这清河之主,清河府尹赵康平也只能靠边站。
比如之前榷场贸易如火如荼的时候,各地贩子云集。如果有人跨过边疆去了蒙古那边,碰到熟谙的蒙前人他们常常会倾其统统的热忱接待你。
拿下周桂桐对于李清远来讲不算甚么,毕竟一个小小的处所县令还不至于轰动朝野。他怕的是抓了他,那被他放走的那些私运犯人再抓返来就难了。
奎县百姓也恨蒙古兵,但他们对蒙古浅显百姓却没有甚么恨意,在他们眼里反而感觉蒙古百姓更热忱更没故意机。
清河府大堂,李清远坐镇堂上正在翻阅卷宗,府尹赵康平垂鄙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