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开局与李二断绝父子关系 > 第185章:天意
并且张居正还上书,要求李恪抽调一些读书人,来到高句丽教汉语、汉字,务必将这些高句美人完整汉化,成为大唐的子民。
本来这些人还觉得,大唐灭了高句丽和他们没甚么干系,可谁晓得大唐的胃口竟然这么大。
但张居正毫不手软,直接找上还在高句丽驻扎的常遇春,出兵剿灭本地的叛逆兵。
松漠都督府、饶乐都督府都过分天寒地冻,将百姓迁徙到那,纯粹就是享福,为了体恤百姓,也应当将他们迁往新的安东都督府。
只要他们能早点投降大唐,能包管他们享用繁华,谁会管百姓的死活?
张居正也是心领神会,乃至也不消他多脱手,本来高句丽的一些高门大户便主动投降了。
分了地,又学了汉话,这些人必定就能和本地的大唐移民融为一体。
何况,比及大唐完整吞下高句丽后,他们如果真的能够成为大唐海内的高门,岂不是比在高句丽这个螺狮壳里做道场强很多?
并且李恪还大张旗鼓的将高句丽规复成汉时的乐浪郡,归属于新建立的安东都护府。
那些败北了的高句丽军队,也有几十万人,是能够将他们转为劳力的。
这些大唐的官员们都帮他们做到了,那另有甚么不满足的呢?
至于甚么高句丽,甚么王室,那是甚么东西?他们才不体贴呢!
这本来也是汗青究竟,就是高句美人本身都没法辩驳的。
对于他们而言,感到最深的就是,成为大唐的子民后,日子变得好过量了,并且孩子另有机遇读书。
可只过了不到五天,所谓的金氏谋反,就被常遇春的屠刀杀崩了。
唐军的军纪还是比较好的,并没有在各地烧杀劫掠,反而是在这保持次序。
“上必使下以制中。”
如许的战略也是张居正提出来的,固然大唐境内现在却劳力,但是绝对不能用强迫手腕,将高句丽的百姓移走。
这让本来非常惊骇的高句丽百姓们渐渐安宁下来了,他们乃至还收到了唐军招收各种工人的布告。
至于高句丽本地遗留的高门大户,李恪只给张居正写了一句话。
他们固然想的很美,但是收到李恪函件的张居正内心很清楚,他们没有机遇的。
这是件多么豪侈的事,之前可只要士族们的孩子才气读书,想不到本身这些泥腿子也有这个机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