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我替武则天逆天改命 > 第三百零五章 攻安市还是攻乌骨
特别是驻跸山之战的胜利,我运筹帷幄,把敌军玩弄于股掌之上。
而坐在军帐中的李世民则看着沙盘上的安市城战役壤,单独堕入了思虑。
辽东城之战,高句丽构造了一支四万人的军队来援;
“以稳妥之见,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后长驱直入,这才是万全的稳妥之计。”
固然长孙无忌、李勣等人一向是对我恭维阿谀,但说的实在也都是真相。
因为高句丽总兵数不过 30余万,高延寿雄师的毁灭无疑意味着其他地区防备的空虚。
现在高句丽的主力已经全数被毁灭了,我另有需求在冒险吗?
“然后两军兵合一处,取乌骨,渡鸭绿,直攻其腹心之地平壤城,当为上策。”
世人闻听,也是各自散去。
等忠清说完李承乾的伤势后,韩卫才悔怨不已,本身走的时候,应当给李承乾留下一些药物。
“陛下,乌骨城守将耨萨大哥无能,若我军直逼城下,一天便能够攻陷城池。”
李世民听完,看着帐内的世人,笑着开口道:
......
可他这话一说,军帐内瞬时温馨了下来,很多人暗想:这也就是国师,换小我绝对不敢这么说。
“驻跸之战另有很多善后事件要措置,倒不急在这一时三刻。”
以是在三天后的军事集会上,唐军众将们提出的建议就是雄师直逼平壤。
忠清也没有多做逗留,临走前奉告韩卫,李承乾来时叮嘱过,他受伤的事不要奉告李世民,免得影响东征。
以是遵循这个别例推算来看,高句丽在短期内底子没法重新构造一支军队与唐军对抗,唐军已经没有了败北之忧。
我在武德、贞观期间都是百战百胜。
再说我儿李承乾前几天也来信叮嘱了,说我年龄不小了,不能在和年青的时候一样,次次兵戈都冲在最前面了。
“倘使不是陛下亲行,我与道宗等人攻安市不下、身后丽军又到了。两面夹攻,那我军就首尾不能兼顾,必为敌军所败。”
韩卫听完以后,倒是在一旁悄悄的皱眉,长孙无忌不就是在须生常谈吗?
直取平壤确切意义严峻,我早在战役初期就提出过这个设法。
“现在辽东守军合计应当另有十余万人马,如果我们直攻乌骨的话,他们必定会尾随我军。”
现在跟着高句丽主力被歼,那么距博得整场战役实在已经为时不远了。
这反面当日英国公提出的先破安市,再取建安的思路一样吗?
接着又对姜行本安排道:
如果万一有甚么不测的话,那之前统统的胜利都会化为泡影。
“陛下,李孝恭水军近在沙城,只要你一下军令,他们很快便能够赶到。”
“行本,克日攻城东西破坏的较多,趁着这几日事情少,你也再抓紧时候在制造一批。”
“英国公,你有甚么建议吗?”
特别是南边边疆另有新罗、百济两国,都是唐军的联盟,必定会设法共同唐军作战。是以,高句丽在南边边疆也需驻守必然兵力。
要以江山社稷为主,要以大唐的亿万百姓百姓为主。
起首是两位丽军降将高延寿、高惠真建议:
“何况现在各城池的守军群龙无首,集合起来谈何轻易。”
何况是对于高句丽如许的边疆小族,击败他们不过是将我厚厚的军功簿,再增加一页光荣罢了。
其三,盖牟、辽东这些城池都是十多天攻陷了,这安市城又能挡我多久。
其二,东征以来,我军一起攻城掠地,屡战克捷,这一步步都申明我战术是精确的。
加上其他城镇守军,鸭绿江以北应当另有高句美人马十万摆布。
“诸公,陛下亲征分歧于我等,不成火中取栗。”
另有高句丽内部本来就冲突重重,如果唐朝雄师挟主力决斗全歼敌军之威,直逼平壤城下,则几近必能一举灭掉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