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令月做好织布机后, 便将晒干的荨麻茎皮捻成比细毛线一样大小的线条,再用这些线条谨慎翼翼的铺到木质织布机上,除了刚织时有些不顺畅、织得乱七八糟的,前面倒也织得像模像样,几日忙活倒也织出了几尺荨麻布来。
大娘可有可无的点点头,说声‘丫甲等着’,就进她和村里正所住得正房,拿出放有针线的箩筐,就在屋檐底下的台阶上坐下,耐烦而又细心地教杨令月如何剪裁布料、缝制衣裳。
“你这是麻布吧!”大娘细心翻看动手中草木色彩的荨麻布,赞叹的道:“你这姐儿的手算巧,这布织得不错,摸着也不如何粗糙,倒是能够用来做衣裳。”
后妃出自小门小户,虽说根绝了外戚强大、干政,但无益就有弊,小门小户出身的后妃大多无依托,荣幸的生下一儿半女后半生有下落,运气差的被人看碟下菜、混得比下人来还差。
杨令月本是个聪明的家伙,加上她的实际春秋不是现在的十岁,再加上大娘讲的细心而又耐烦,杨令月学了一上午,倒也像模像样地剪裁出合适杨明达身材的布料,只得回家时、再耐烦的将各部分缝上就成,要晓得大娘问了然杨令月现在所住的阿谁破庙家甚么都没,不止让他们将锄头、斧头拎回家,还送了杨令月一卷棉线、几根根绣花针,一把半旧却还是很锋利的剪刀。
如此一来,便又是一月畴昔。等可耕作的粮食种子和蔬菜种子买了返来后, 杨令月抽暇去了山脚底下的小村庄,找村里正家的借了一把锄头, 一把斧头, 又用一些珍换了一把菜刀, 这才回到破庙, 领着杨明达一道在破庙的天井中,开荒种菜。
“幸亏姐姐够聪明,早早地买了种粮本身莳植,不然我们到了寒冬腊月只得上街乞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