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固然嘴上这么说,但看得出来,薛小刀的眼里并没有痛恨,而是一种温馨和伤感。
灯花落,唐笑风的思路回转,而后笑了笑,挑了挑灯芯,焰火摇摆,遣散了指尖的暗中和冰冷,映入他清澈如山泉的眸子里,溅起丝丝缕缕的波纹,不见一丝瑕疵。
一壶酒,两小我,几番话,数缕风雪,倒也一番畅快酣然。
而后,薛小刀将他多年来修习这本刀法的经历心得说给他听,从练刀的根本,练刀需重视的细节,练刀的体例,到刀法三得六失,刀道七法九真,全无遗漏。
修行,各有各的机遇;习武,各有各的体例;练刀,各有各的体例。世有万象,人有百态,一人一种修行练武的体例,只可鉴戒、学习,不成仿照,学者生,像者死。
固然连日来餐风露宿,驰驱繁忙,但唐笑风却并不觉着倦怠,或者说,在西流关那数旬日里,这类苦,这类累,已经风俗了。
唐笑风悄悄念叨着刀谱开篇的总纲,说实话,这本刀谱像诗集更像过一本刀法秘笈,仅就这篇总纲,传播出去,如何着也是青楼伶人、闺阁女子、文人骚人争相传唱的佳作。
而“独酌刀法”,既有招式,亦有总纲,修行功法,轻功身法,算是一门完整的武学文籍,这恰是唐笑风所急需的。
厥后的宗师和贤人,对应的则是沧海境武学和贤人境武学,沧海境功法武学也被称为绝学或宗师功法武学,每一种都是一家一宗的根底,安身立命之底子,被江湖大宗大派所把持自珍,外人难以得见。至于其上,相传另有直指大道底子的清闲境功法,但也只限于传说,压根没有人见过。
当年剑仙李太白一句“酒在心,剑在手”,一句“合座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成绩了剑仙太白的赫赫威名,也为剑道开新途。
可唐笑风却很复苏,脑海里,一件件事,一个小我,穿越交叉不休,混乱,却又清楚。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当薛小刀将这本刀法秘笈递给他后,就顺道提及这本刀法秘笈的事情,从他初度修习练刀,插手西流边军;而后到虎帐比武打擂,拔旗夺营;继而到疆场交战,横刀立马。
“薛大哥,你也还年青啊……”
作为一本刀法秘笈的总纲,或在那些才子才子眼中,只能用一句“莽夫”“有辱斯文”来评价,但在唐笑风看来,这首诗,衍生出来的这四式刀法,倒也唯美唯画,清闲萧洒。
他用这本被魏破关耻笑为小娘们用的刀法,生生搏出了一片六合。
剑者非天生,独一“勤”字罢了,剑仙太白后,剑道亘古不坠,一定没有这“酒在心,剑在手”的一言警省和鼓励。
以是,独酌刀法能被称为一流刀法,绝对非常短长,其固然只要四招,但每招能力皆是不俗;但呼应的,也非常难练,刀法晦涩,贯穿修习起来颇难,招可明但意难寻,并且对修为真气需求颇高。
话是这么说,但魏破关也不得不承认,这本刀法绝对算得上江湖中的一流刀法。
当时,薛小刀笑着,回身而去,固然笑着,但唐笑风却在他的背影中,看到了落寞和孤寂,看到了他的背上,有一座大山。
江湖武学功法,亦是遵循武者九境来分别的,大抵能够分为浅显武学、二流武学、一流武学,对应江湖中的三流、二流、一流人物。此中一流功法武学,在江湖上多数属于可遇而不成求的东西,每一样都会引发江湖的腥风血雨。
“唯勤唯练!”
这本刀法秘笈,算是唐笑风的第一本武功秘笈,固然他当初在书楼遍览所藏武学,但要么是有所遗缺,要么是不求甚解,没有完整学过一门刀法或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