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姨娘是府里的家生子,十几岁的时候就被安排在方道如身边当丫头,厥后被提成通房,比及宋氏进门今后就成了姨娘,身下有一儿一女,算得上是方道如浩繁妾室中的佼佼者了。
读书可不止束脩要花银子,笔墨、书籍、长衫……读书人的讲究多了,宋氏已经能料想到杜姨娘和惠姐儿今后节衣缩食的模样了,不过那就跟她没有干系了。
“让厨房再加一道酱牛肉和水晶冬瓜饺,把粥换成养肝明目粥,别忘了让他们快点。”宋氏叮咛道,厨房那边惯会逢高踩底,做饭都得先紧着老祖宗那边,其次是侯爷、老大伉俪俩,然后才是她和之平,端庄主子里头她们母子是最靠后的,比来因为获咎了老祖宗,这上膳的速率就更慢了。
宋氏实在不过是一时感慨罢了,并没如何把外人的事儿放在心上,百姓是否能吃饱饭、读起书,跟她都没有干系。
“夫人,三少爷传闻他二哥本日在家,特地过来看看。”杜姨娘道,姨娘可算不得端庄主子,就是对着自个儿的亲儿子,也直能喊声‘少爷’。
杜姨娘身上这身衣服还是客岁做的呢,两个孩子固然穿的本年的新衣,但衣服料子都不算好,跟府里管事嬷嬷差未几,可见手里头的钱有多紧。
宋氏瞧着铜镜里本身已经不再年青的脸,伸手抚了抚鬓角,“今儿既不是月朔,也不是十五,她过来干甚么?”循分了没几年,又想做甚么幺蛾子!
杜姨娘比宋氏还要大一岁,早就已经没有恩宠了,幸亏身边有两个孩子,靠着惠姐儿和青哥儿的月例,也不至于没饭吃,但再多就没有了。
采玥回声而去,厨房那边是不见银子不放手,一个个下人都端起半个主子的范儿了,但如果在正院弄个小厨房,里里外外的破钞会更多,还不如掏银子办理那些人呢。
杜姨娘和两个孩子具是一副低眉扎眼的模样,施礼一丝不苟,看上去恭敬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