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甚么呢?
对于曾经的“半师半兄”主动写信重拾旧谊,袁世凯天然是欢迎之至,更在复书时主动聘请他来浙江,在张謇从天津乘船来到杭州后,他更是亲身到船埠驱逐这位旧友,只不过再也不持弟子长辈礼,而是持以兄弟之礼。
将小百斤重的裤袋放下来。王三擦了下额头上的汗,先是否定又是夸大的说道。
“从小弟出抚台湾、又抚浙江以来,皆曾目睹乡间富绅如何通太高利贷剥削百姓,而其剥削者,尤以夏粮为甚,常常夏收之前,乡间贫农存粮耗尽,为以糊口不得商借高利贷,常常是借一还三,更甚者不得不典儿卖女,兄弟身为浙江父母,焉能视若无睹?任由乡间富绅如此剥削百姓?”
瞧着王三扛在肩上装得满满的裤袋,旁人赶紧笑呵呵的说道,这王三前阵子家里断了粮,才跑到城里去扛夫役,这才几天,就返来了,还扛回了一裤袋粮食。
这才是到了手的东西啊,还得细心地将它策画一下哩!策画一下如何花差这些东西。
“当然,于官府而言,粮食公司所获银利,可用于新政,就以本年来讲,虽说粮食公司新办,然却已借出值300余万两官米,以此计算,仅此一项官府可得银利既可达百万两……”
作为“江南名流”的张謇,此时已经没有了科考之心,毕竟现现在这朝廷的恩科,全只剩下了一个安排,也正因如此张謇才会下定决计弃官从商,以是才会从都城返回江苏,而在做出这一决定的同时,张謇又主动写信与袁世凯复交,这需求有很大的勇气。这类勇气来自于政治的需求,因为此时的袁世凯已今非昔比,不再是当年于朝鲜时的阿谁名不见经传的营务处管带副营,而是身居浙江省巡抚的封疆大史,而成心投资实业的张謇天然但愿争夺获得袁世凯的支撑,毕竟众所周知,当今中国论及新政,第一是东北,第二既是浙江,纵是直隶、湖广亦没法与之比拟,能够说实际的需求熔化了私家世的恩仇。
虽说在袁世凯以“弟”自称,实在让张謇心下颇不是滋味,毕竟当年在朝鲜的其曾对他持弟子礼,虽说两人多年前于朝鲜时便已割袍断义,但或多或少的于张謇心中,仍然将袁世凯视为“后辈”。
“不知慰亭的这个官借于民,又是如何借法。”
那两臭小子也差未几都要订婚了,春辉整天说着谁谁娶媳妇了,那话里的意义,不就是想要立室嘛。就是来岁下半年吧!等收了谷子,到时候给他们每个都收一房婚事,后年便可养孙子,做爷爷了……
然后呢?
“慰亭,如此借粮于民,恐惹乡间富绅对此多有不满,这又如何是好?”
虽说这自古富不过江南,可江南却又与外埠分歧,搁东北一年不过一熟,顶多再种上一季明白菜、红萝卜,算是夏季的吃食,但是于江南,倒是能一年三熟,两季稻子加上一季油菜,可虽是三熟,这江南的百姓却承担着沉重的税捐,更多的恐怕还是那旧年的阵债,虽是三熟,而这夏收倒是极其紧急。比拟夏粮虽是一样的稻种,可秋粮产量却远低于夏粮,那是因为地力耗尽了。
在袁世凯的解释中,张謇的双目睁大,面上满是不成思议之色,若当真如此,那可当真是活民无数了,但另一方面,如此一来,那乡间富绅又当若那边之?
村庄里的人都要用饭,都要度过这十几天难关,但是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肯意去处孙老爷或王二伯借谷子。实在吃得肉痛,现在借来一担,过不了十多天,要还他们三担。就是王二伯家的谷子,一担六元,那也是加过息的,就那么几天的工夫,那息加的啊……还是硬着肚皮来挨过这十几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