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久怀操、莽之志,企图不轨,朕早已知详,现皇太后不幸驾崩,表里多事,更不成不防。然干系甚大、连累甚广,如何发落尚待思考。”杀袁世凯过分于严峻,林广宇不得不谨慎再三。
“就只剩下第一镇了。”铁良解释道,“按太后的叮咛,第一镇也是要一样犒赏的,可主子为了打发段祺瑞,先把东西给第一镇了,第一镇的那份还没下落呢。”
没过量久,一个漂亮锐气的年青军官领着人马鱼贯而入,马靴锃亮、腰间的武装带和军刀固然已经取下,但腰板尤其挺直,上身呢子戎服一尘不染,乃至连点皱褶都没有,双目炯炯,神情肃杀且松散。世人见了皇上,立即跪下叩首,山呼万岁,整齐齐截、令行制止。
“当用此策!”
终究彻完整底的亲政了,但是这个政如何个亲法,倒是让人头痛的题目。“一朝天子一朝臣”,光绪这天子已经做了30多年,但现在究竟另有多少服从于他的朝臣呢?满朝的亲贵,都是慈禧安排下的亲信亲信,没有一盏省油的灯,更不消提袁世凯-奕劻-那桐这类好处共同体了。
“禀告皇上,铁良大人求见。”今儿福昌殿的寺人算是倒了霉,折腾到这么晚还不能睡觉——皇上都不睡,做主子的敢睡?不要脑袋了?
“铁良,朕交代你的差事抓紧办,良弼我另有言语交代。”
“第一镇可靠么?统制官是谁?你能不能批示快意?别到时候又听袁世凯的。”
铁良本来秉承慈禧的旨意是去停止都城保护力量的大变更。提及来也是阴差阳错,他照理是应当等天亮后再进宫覆命的,但路上竟然碰到了快马奔驰的传旨寺人高海昌。深夜奔马本来就够惹人谛视,再加上两人熟悉,铁良得知这么大的变故后哪还顾得上睡觉,拍马就向皇宫奔来。
颠末刚才的一番问答,良弼对天子的印象已大为窜改——天子已经不是昔年毛毛躁躁、做事不计结果的莽撞青年了,可杀袁一节干系太太严峻,当断不竭反受其乱。
皇太后驾崩,皇上亲政不过数个时候,杀机已现,留我下来本来是如此企图。良弼心中对于天子的印象完整窜改,这哪是脆弱无能、瞻前顾后的天子,这清楚是深谋远虑、杀伐判定的帝王之气。祖宗幸甚,我大清有如此皇上。
“喳!”用不着铁良亲身跑一趟,一旁的小寺人拿了手谕便去宫门处放行了。
“谢皇上的恩情!请皇上放心,这差事主子顿时去办!”铁良一听皱了皱眉,都城将有大变?天子亲政,要拿袁世凯开刀?
“汝觉得谁为大奸大恶?”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铁良都是得当的人选——他是满族亲贵,反袁态度不言自明。他参与了新军编练,和袁世凯一样是襄办大臣,对于练兵既有经历又有体例,对于各部的影响力也在,实在是停止下一步行动的关头人物。当然用铁良也有必然的隐患——他是奕劻一手提上来的人物,后者对其有种植之恩,存在着与奕劻沆瀣一气的伤害,林广宇决定再考虑考虑。
……
再想下去,他哀思地发明本身竟然找不到既忠心可靠又出类拔萃的亲信。之前倒是有个帝党,但是跟着六君子的人头落地和庚子国变,已经老的老、死的死、散的散,底子不成气候;康、梁的保皇党倒是不错,既有号令力又有人望,只是路途遥遥、远在日本,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他们还是钦犯的身份,固然可用天子诏命加以消弭,但毕竟牵涉了太多的前尘旧事,提及来轻易办起来却难。更深层次的启事则是林广宇对康有为的政治才气并不看好,这个维新变法的旗